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赵朴初为湛江留下 诗词与墨宝

2019-11-07 17:02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钱源初

    赵朴初(1907-2000)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书法家、曲词大师。1961年底,他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参观访问团的一员,南下湛江参观了湖光农场、雷州青年运河、南三岛等地方,并触景生情创作多首诗词,流传后世。此后,又多次为湛江留下墨宝,与湛江有着深厚缘分。

    多才多艺的爱国者

    赵朴初于1907年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吴大学。他多才多艺,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诗人、作家和书法家。他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有着深入而精湛的研究,在诗词曲方面具备很高的造诣。诗词曲作品著有《滴水集》《片石集》等,其中不少名篇被广为传颂。他对于诗词曲方面有自己的深刻认识,在《滴水集》序言中写道,“解放后,所作的诗词逐渐多了起来,也开始写新体诗。一九五九年开始写曲。据我个人粗浅的体会,曲,这一体裁,和四、五、七言的诗以及长短句的词相比,灵活性较大,易于吸取群众性语言,也能容纳更广泛的内容,对于摹写新的事物,可以提供较多的方便。同时,曲的音乐性强,在形式和格律上,我觉得它对于民歌和新体诗的发展,可能有所帮助,这是我试学写曲的一个缘由。”他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对于诗词创作有独到见解。

    赵朴初在书法界也久负盛名,其书法作品以俊朗神秀见称。他出生于四代翰林的书香大家庭,祖上赵文楷是嘉庆元年(1796)状元。由于家学渊源,他具有“馆阁体”的深厚功底,擅长楷书、行草。曾担任首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出版过《赵朴初书法集》。1997年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由他题写馆名。《中华美术千问》对其书法艺术有客观评价,“他的书法作品整体章法取疏淡格局,行、间距明显,字字形断而意连,整齐疏密,自然一气,不造作,形似苏体,但又比苏字灵秀。作品墨量饱和,墨韵丰腴,偶有飞白而无枯笔,古拙而灵动,苍劲而洒脱,胜在趣韵,给人一种平和大度、雍容不迫之感。他写书用笔劲爽,点画干净利落,线条刚劲绰约,下笔处不作虚尖,收笔戛然而止,没有飘荡不定的任意延长,提处不飘,按处不滞,结构严谨,笔力劲健而又有种雍容宽博,透出一种佛家气象。”可见,赵朴初的书法有不少创新之处。

    赵朴初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游览湛江写下诗词

    湛江农垦有着光荣的历史沿革,1952年,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二师为主体,以及一些大学生和农民,共同创建垦区,开始大规模垦荒种胶。1956年,王震将军出任农垦部长,他在任上曾多次到湛江指导工作,对于湛江农垦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1961年底,王震邀请中国作家协会组织参观访问团到湛江,团员有冰心、周立波、赵朴初等著名作家。

    对于这次游览,冰心写下了著名散文《湛江十日》,刊登于1963年5月号的《人民文学》。使全国更多的读者了解到南海之滨湛江的巨大魅力。冰心在文章中热情赞美发展中的湛江市,“一九六一年底我们从严冬的背景,骤然来到浓绿扑人的湛江市,一种温暖新奇的感觉,立刻把我们裹住了。这宽阔平坦的大道,大道两旁浓密的树荫,树荫外整齐高大的楼房,树荫下如锦的红花,如茵的芳草,还有那座好几里长的海滨公园,连续不断的矮矮的紫杜鹃花墙,后面矗立着高大的椰林,林外闪烁着蔚蓝的波光,微风吹送着一阵阵的海潮音,这座新兴的海滨城市,景物是何等的迷人呵!”

    赵朴初则用他所擅长的创作诗词记录感想,在《赵朴初韵文集》中就收录1961年湛江之行的多首曲词。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小令就是赠予同行的冰心的。当时访问团住在海滨招待所,冰心见到不少不同种类的蝴蝶,她在《湛江十日》中写道,“我们常看见相思树上飞舞着一团一团的蝴蝶。在文采光华的地方,连蝴蝶也不是粉白淡黄的!这些蝴蝶翅翼的颜色,就像虎皮一样,黄黑斑斓。它们不是成双捉对地飞,而是一群一群地上下舞扑,和乳虎一般地活泼壮丽。”为了纪念这次奇遇,赵朴初专门为冰心创作一首曲词。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赵朴初传》对此有所描述:参观湛江农垦这天,天空碧蓝,一朵朵白云漂浮在蓝色的天际。南国的和风,带着北方冬天少有的温暖,徐徐吹来,给客人送来了许多畅快和诗意。午后,冰心对在隔壁休息的赵朴初说:“今天休息好,我睡着了,还梦见了蝴蝶。”赵朴初笑道:“你是庄周梦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庄周?”冰心也笑,说:“当然是我梦蝴蝶。我起来后,到园中看可有蝴蝶,果然见到许多蝴蝶。这种蝴蝶很少见,翅膀都是黄黑色,斑纹像老虎身上的花纹。”赵朴初高兴地说:“说不定是这些虎蝶托梦给你,叫你去欣赏它们。这可不是一般的虫子啊!回头,我送一首词给你,如何?”冰心忙说:“赵朴老,你可一定要送啊!”当晚,赵朴初就写成《蝶恋花》小令一首,送给冰心。这首词作如下:

    《蝶恋花》

    作家协会同人参观湛江农垦,小休海滨。冰心梦见蝴蝶,起视园中群蝶乱飞,翅皆黄黑,斑斓如虎文,因名之曰虎蝶。余为作小令以志之。

    南国风光忘岁暮,怒绿欢红,赶上和春住。梦起庄周犹栩栩,满园蝴蝶为君舞。

    底事斑斓浑似虎?应是英雄,魂魄化虫羽。百战精忠光旧土,飞飞故绕相思树。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在这首词中,赵朴初根据冰心梦见蝴蝶,进而看到群蝶的经历开始创作。此时为年暮时候,北方经已寒冷萧瑟,南国湛江却还是一派生机,绿树红花宛如春天。而那些颜色似虎皮的蝴蝶恐怕是英雄魂魄所化成,故在相思树旁萦绕,久久不愿离去。颇有“庄周梦蝶”的风雅。

    赵朴初一行还到了湖光农场参观。湖光农场坐落于麻章区湖光岩畔,创建于1951年,大面积种植橡胶取得成功,仅过十年时间,湖光农场从“沙荒海角”演变为“园林”,得到赵朴初由衷的赞叹,他为湖光农场写的曲词作如下:

    西江月·湛江湖光农场

    昔日沙荒海角,今朝绿遍天涯。珍芽宝芽与仙葩,极目林园如画。

    漫比归田解甲,十年功绩堪夸。英雄事业话

    桑麻,创建人民天下。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创办农场属于“英雄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他们随后参观的雷州青年运河更是军民主动改变地方落后面貌的写照。为了改变雷州半岛历年干旱的问题,1958年中共湛江地委决定兴建雷州青年运河,30万军民参加这项伟大工程,仅三年时间完成建造鹤地水库和运河主干渠的任务。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赵朴初将它比作“天河”,描绘这条横跨雷州半岛的人工运河。

    西江月·湛江青年运河

    截使江流入瓮,顿教海浪浮山。玉虹飞下到人间,激起雷奔电闪。

    桥上杨尘走马,桥头流水行船。天河谁造鹊谁传?织女牛郎千万。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赵朴初曾将此词亲笔手书,赠予他人。2018年9月19日《人民日报》副刊刊登了报告文学《青年运河》,引起不少反响,作者是来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喻季欣教授,他还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军队二级作家。今年9月20-21日,笔者参加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协办的的“重走东纵路,重讲东纵故事”广东(东莞)万里红道主题活动时,恰好遇到了喻老师。活动结束后,我再读《青年运河》一文,向喻老师表达敬佩之情:“我看到您写的《青年运河》一文,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有时代大背景,有模范人物,通过细节呈现了‘运河精神’的可贵。读后获益匪浅。”同时将前述赵朴初的曲词发给他看,他说,当时青年运河的确引起不少关注,包括邓小平等领导人,郭沫若、田汉等作家、剧作家都一批批的去参观游览。赵朴初的曲词对外界很好的介绍了青年运河。

    赵朴初在湛江南三岛还发现植有大量的木麻黄,质地坚硬,可以在沿海地区构筑为“海上长城”,创作《木麻黄赞》如下:

    满庭芳·木麻黄赞

    坚比贞松,柔同细柳,稠林千里云平。含烟笼月,天际挟涛声。尽许来禽啄粒,殷勤意、落叶添薪。非素昧,东坡诗里,千载记初名。

    真才今刮目,风前重镇,海上长城。看沙退,田畴极望青青。待教万牛回首,要樑栋,更见经纶。君不信?因缘际会,大地献奇珍。

    原注:解放后,湛江专区沿海沙滩遍植木麻黄林,能固沙,不使随风潮入侵,且能改沙为田。其果实可饲家禽,落叶可供薪爨。其木坚硬,能胜重压。不畏蚁蛀,为建筑用材之上选。昔东坡在惠州时,州西丰湖上有长桥,屡作屡坏。栖禅寺僧希固筑进两岸为飞楼九间,尽用石盐木,坚若铁石,榜曰西新桥。东坡有诗云:“炎州无坚植,潦水轻推挤……独有石盐木,白蚁不敢跻。”以其状考之,所谓石盐木,殆即此树耶?千年前人已见其美材,而必待今日始得尽其用,岂非时代使然欤?作木麻黄赞。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赵朴初为此词加一个长注,里面提到早在宋代已经使用石盐木架桥建楼,怀疑古代的石盐木就是今天的木麻黄。然而,木麻黄原产于澳州、太平洋诸岛,据说最早是法国租借广州湾时期从越南运输至霞山种植,具有抗台风、战干旱、斗风沙、治洪涝的作用,被誉为“海上长城”、“绿色长城”。1973年,著名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关山月的代表作《绿色长城》被北京人民大会堂珍藏,此画是以湛江木麻黄为背景所创作的。

    湛江文史专家骆国和指出,赵朴初“他在湛江谢的诗词,都是一气呵成,情景交融,对湛江人民寄予高度赞赏。”纵观赵朴初的多首诗词,均富有感情,由衷讴歌新时代建设取得的成就。

    为湛江留下珍贵墨宝

    赵朴初是书法大家,为湛江留下多份珍贵的墨宝。1995年,赵朴初应邀题写了“湛江晚报”四字作为报头。但此后又改用1960年陶铸题写的报头。

    由于赵朴初身兼佛教领袖和书法家的身份,全国各地请他题写寺名的不在少数,湛江市现存至少有四处寺院名字为赵朴初所题写。包括:

    雷州天宁禅寺内殿“大雄宝殿”匾额。天宁禅室创建于唐代大历五年,为雷州第一古刹。

    雷州高山寺寺名。雷州高山寺始建于南宋末年,是粤西古寺之一。清代光绪年间雷州乡贤陈乔森撰写楹联:“北枕高山,看智慧禅师说破法门感顽石;东临大海,祝慈悲菩萨撑开宝筏渡群生。”1995年重建时,由赵朴初题写“高山寺”匾额,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真禅法师、明赐法师也赠予书画作品。

    湖光岩楞严寺寺额,并撰写楹联:“三千界内天然胜迹传中外;二万年前自有岩湖鉴古今”。楞严寺因《楞严经》得名,隋代始建,初名“灵惠侯祠”。

    赤坎“福寿山玉佛寺”寺额。前身为莲花庵,1932年始建于遂溪县城,后迁至今址,即赤坎区新太路,取“福慧双修,长瘦延年”意,改名福寿山。

    赵朴初为湛江各地题写寺名,使这些寺庙增色不少。从中亦可见从60年代初到湛江访问,延至90年代,时代见证了赵朴初数十年来与湛江的缘分。

    主要参考文献:

    朱洪:《赵朴初传》,人民出版社,2004年。

    骆国和:《当代文化名人在湛江的足迹(之二)》,载《湛江珍闻》,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

    骆国和:《湛江木麻黄轶事》,载《湛江掌故》,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

    赵朴初:《赵朴初文集》,华文出版社,2007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