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一场热烈而紧张的“约见”活动在海滨宾馆会议室举行。8位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约见雷州市政府、遂溪县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主要负责人,就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集体“找茬”,在“一问一答”中,关注民生、明确责任、总结经验、推动问题解决,共同打好打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硬仗”,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雷州市附城镇殿山村,道路全面硬底化。
助力
人大代表充分调研 “有备而来”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年,随着《湛江市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任务清单》的制定印发,99项工作任务明确精准、“一目了然”,引起了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广泛关注及人大代表高度关切。此次约见,旨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督促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对照任务清单,积极主动作为,尽快扭转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后被动局面。
在约见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部分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分别到雷州、廉江、遂溪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了解、主动收集基层干部群众对我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前期充分的调研,让参加约见活动的人大代表做足“功课”、有备而来。
问答提问有“深度” 作答有“实措”
约见会伊始,与会人大代表就直接发问,不客套,不绕弯,一个个问题“抛”向部门领导。这一场特殊的“约见”,提问者,问出了深度、问出了要害、问出了代表的履职情怀;作答者,答出了态度、答出了责任、答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快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宁凌开门见山地问:“我市村庄规划现状如何?如何加快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施?如何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和系统衔接?”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吴松江回应,当前,我市正在开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专门出台《湛江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搭建村庄规划管理“一张图”,对乡村建设规划实施管理,核发乡村规划建设行政许可。用好用足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推动村庄规划的有效实施。落实好上位规划控制要求,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可通过村庄规划调整完善实现新增规模的落地实施。
截至今年10月底,五县(市)、麻章区、坡头区(在城镇规划管理范围外,需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共有1522个行政村需编制村庄规划,已全部完成编制成果,编制完成覆盖率100%。其中,廉江市共335个行政村,雷州市共407个行政村,吴川市共139个行政村,遂溪县共331个行政村,徐闻县共173个行政村,麻章区共94个行政村,坡头区共43个行政村,全部编制完成并审批,覆盖率100%。

处井村垃圾收集屋。
“提速”推进县镇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
“我市如何加快推进县、镇、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运营机制?”市人大代表张子英“单刀直入”提出问题。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吴群忠直奔重点回答:该局从四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徐闻、雷州、吴川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尽快建成投入使用,解决“垃圾有去处”的突出问题,目前,吴川已动工建设,徐闻、雷州也基本具备开工条件。创建示范样板村,以点带面提升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收运体系和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再上新台阶,重点解决“垃圾谁清扫、谁收运”的常态化问题,从11月份开始,用1个半月时间,将廉江安铺镇赤里山村打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和收运体系示范样板村。完善垃圾保洁收运市场化运作,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就地就近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达到垃圾处理少出村、不出村的目的,确保2020年底村庄保洁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5%以上。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收运体系和清扫保洁制度化、法制化。
对标对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硬任务
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起步慢、成效差,全市村庄普遍积存有大量的历史垃圾、黑臭水体、建筑材料,普遍存在大量的危房、残垣断壁、废弃猪牛栏无法拆除。市人大代表朱罡直指问题:“任务重、时间紧,如何统筹加快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如何对标对表加快完成各项硬任务?”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刘谈解决问题的措施:“我市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为契机,不断完善和健全规章制度,出台一系列实施方案或行动方案,通过市委主要领导与各县(市、区)一把手签订《湛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在2019年底前,所有村庄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的环境整治任务,60%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他表示,根据我市《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要求,明确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清单,将年度目标任务逐项进行量化、细化、实化,分解落实到部门到镇到村到人,明确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形成每项工作有人干、每个项目有人抓、每个环节有人管的格局;着重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标对表,补齐短板弱项,推进完成全域“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打造干净整洁村庄。
确保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省人大代表许保杨言简意赅地问:“我市在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如何确保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市水务局局长李立回应,我市2018年乡镇以下农村供水人口645.33万人,涉及1580个行政村12000条自然村。根据省的部署,到2018年底,全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顺利收官后,全市农村饮水工作进入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的建设阶段。截至目前,累计解决了8716条自然村514.46万人的饮水安全及村村通自来水问题,尚有3284条自然村130.87万人未通自来水。同时,全市已启动实施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以推进供水管网进村入户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供水入户率,要在2025年年底前,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100%覆盖;实现集中供水的自然村,供水入户率力争达到90%以上。下一步,市水务局将研究制定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作实施方案,利用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成果,盘活已有项目资源,加大对农村集中供水项目投融资力度,全面加快项目工程建设。
2020年底前自然村基本完成通达道路硬底化
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湛江市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人大代表蔡平珍问:“我市自然村通达道路硬底化情况如何?如何确保2020年底前自然村基本完成通达道路硬底化,以及通200人以上自然村全面完成通达村道硬底化?”
“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庄光权详细回应情况:在农村公路方面,2018年底,我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为22137.1公里,农村公路里程为20065.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0.64%。其中等级公路14750.3公里,比率为73.5%。在自然村通达道路硬底化方面,全市共有自然村12107条,有1102条自然村尚未通硬底化公路,共计里程1077.7公里。
针对通自然村硬底化公路任务多、分散、偏远的特点,市交通局集中省市资金分二年突破自然村通硬底化公路。2018年对自然村通硬底化公路任务较轻的徐闻、吴川、遂溪、坡头、开发区进行建设,共完成了437条村庄383.5公里。2019年对自然村通硬底化公路任务较重的廉江、雷州进行建设,完成了665条村庄694.2公里。目前自然村通硬底化公路工作全面铺开,截至10月份共完成自然村通硬底化公路732.6公里,今年底将全部完成自然村尚未通硬底化公路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全市自然村通硬底化公路目标。

雷州市北坡镇北山洋村,村道整洁。
效果
“约见”关键是“务求实效”
人大代表约见地方国家机关负责人,既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一项权力,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具体举措,也是人大监督的重要方式。“约见是手段,达到效果才是实质和关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邓振新指出,对于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市政府要进行全面归纳整理,认真制定问题整改清单,形成工作方案,在6个月内将办理结果答复代表。各有关单位要主动作为,力促工作任务尽快完成,努力将代表提出的问题解答好,把代表的每一项合理性建议转化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农村农业工委、选联工委要增强督办意识,进一步督促检查,跟踪落实,持续监督问题清单整改情况,确保约见后续工作落实到位。
邓振新强调,市人大常委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进一步丰富代表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促进代表依法为民履职。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推动政府有关部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确保实现“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阶段性目标,努力给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陈光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鑫,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德胜、刘忠芳、伍文兴、朱华雄等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