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湛江、雷州两级多部门联合开展普法暨扫黑除恶禁毒宣传活动,以多样形式加大了普法和平安家庭知识以及扫黑除恶工作的宣传。(12月19日《湛江日报》)
近日,我市多单位联合开展普法暨扫黑除恶禁毒宣传活动,“平安家庭普法小剧场”成了活动的一大亮点。从报道描述来看,这个普法小剧场演绎的内容是“现实家庭中不和谐的夫妻、婆媳关系和由于父母疏忽而导致的亲子教育缺位等问题”,而且还会在剧中展示“问题带来的危害及正确的处理方式”。普法小剧以“一家其乐融融”结局,普法宣传和平安家庭创建也收获了百姓看好、看懂、看入心的可喜效果。
平安家庭普法小剧场成功的秘诀简单而实在——接地气,自然有人气。
一方面,普法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剧场”形式,极大地激发了老百姓看戏学法的兴趣。另一方面,普法从生活实际入手,用多幕小戏演绎百姓的身边事、常见事,很有“亲切感”,增强了普法效果。夫妻争执、婆媳关系、亲子教育……这些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其中涉法的内容也多,以小剧场的模式演绎出来极为接地气,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普法宣传教育效果。
我们更应该从“平安家庭普法小剧场”中获得启示:谁说宣传必须居高临下?谁说普法必须冷冰冰?谁说普法宣传只能简单直白的板脸说教、单向灌输?小剧场不仅实现了高人气、高点赞,更与现场观众实现了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完成了高质量的普法效果。关键还是在接地气,特别是在微信、抖音、小视频如此普及的新媒体时代,在传播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下,我们完全有可能把普法做得更有趣,把“有意义”的案例诠释得“有意思”,这样一来,老百姓才能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在普法宣传上花心思了、真琢磨了、下功夫了,老百姓都是看得见的,人气自然就积累起来了。法律是没有温度的,但普法完全可以做到有温度,当法律深入人心,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老百姓的共同追求。
而针对普法宣传小剧场本身,笔者建议可以增加更多与老百姓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可以从老百姓的故事中收集更多素材,“现炒现卖”。例如某小区的居民与物业之间矛盾多,那么在到这个小区宣传时,这些小剧场就可以专攻这一类题材,通过事前了解增强小剧场的贴近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老百姓的意见,调整短剧的策划方向,甚至可以考虑“开放性结局”的方案。让老百姓现场投票选择短剧的“结局”,去对比不同做法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更多地参与其中,老百姓肯定会更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