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遂溪人民抗日风云(一)

汇聚青年力量抗日救亡

2021-12-07 15:11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钟邦国 通讯员程哲鸣 袁华兴

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便在遂溪县建立了基层组织。大革命失败后,遂溪县的各级党组织遭受彻底破坏,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才得以重建。

抗日救国  重建党组织

抗日战争爆发前,遂溪的进步青年学生自发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思想倾向革命。因此,一批进步青年师生历经艰辛,自筹经费到广州、香港等地寻找共产党。至1937年春,王国强、黄其江、陈其辉、沈汉英、陈方、陈德生、支钟文、郑光海等先后进入广州江村师范学校读书,参加了在校学生遂溪籍共产党员陈进礼组织的“读书会”。是年冬,他们又参加该校共产党员教师刘秉钧领导的“读书会”。并参加该校组织的乡村抗日救亡工作队,下乡举办民众夜校,向农民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1938年6月,黄其江、陈其辉在广州江村师范由刘秉钧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广东省委组织部干事温焯华布置黄其江、陈其辉利用暑假返回遂溪工作,发展党组织和组织青年团体,开展青年运动。

黄其江、陈其辉两人带着任务回到遂溪后,与当时在遂溪七小当教师的支仁山、王国强、何森、招离等遂溪爱国青年一起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黄其江、陈其辉、殷杰、邓麟彰、唐才猷、周斌、支仁山、殷英、陈开濂等人利用国民党统率委员会的名义,组织了一个抗日巡回下乡宣传团,到农村开展救亡工作。该团40多人,主要是演出抗日救亡话剧,很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黄其江、陈其辉根据温焯华“建党工作千万不要脱离救亡运动,要在救亡运动中考察、培养建党对象”的指示,在下乡工作过程中注意做好培养建党对象工作。8月,首批发展了唐才猷、邓麟彰、支仁山、招离、殷杰、殷英、何森等7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同月25日,黄其江、陈其辉发起成立了“遂溪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为抗日救亡运动在广大农村以及党组织在农村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9月初,黄其江、陈其辉回江村师范后,又在江村师范介绍遂(遂溪)湾(广州湾)学生沈汉英、陈兆荣、支钟文、陈德生、陈方、谢兆琇、叶信芳、崔永康等8人加入党组织。

除了省委组织部派员重建遂溪党组织外,广州中山大学党组织也于1938年7月,派共产党员李康寿到遂中师任教,首批吸收了张雪馨、王国强、郑光海三人入党,并于11月成立了中共遂中师支部,李康寿任书记。后又发展了庄梅寿、郑仲珏、郑光风、陈木安等学生入党。李康寿等人调走后,由该校党员梁和、李晓农、陈少莲等组建遂中师党支部,支部书记梁和(后李晓农),有党员15人。

遂城一小(遂溪县立初级中学、简易师范旧址)。

面向农村  发展农民党员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黄其江转增城回遂溪开展工作。12月,他赴香港向温焯华汇报工作。温焯华对遂溪工作提了几点意见:一是要继续在农村大量发展党的组织;二是要掌握武装,准备在农村发动抗日游击战争;三是“青抗会”组织要大量发展扩大;四是做好统战工作;五是成立中心支部。

1939年元旦,黄其江回到遂溪后,即在赤坎潮州会馆召开党员会议,传达省委组织部温焯华的指示,宣布成立中共遂溪中心支部,由黄其江任支部书记,邓麟彰、陈其辉、殷杰、殷英为委员。中心支部下设两个支部,青抗工作队的党员唐才猷、沈汉英、陈兆荣、支钟文、陈方、陈德生为一个支部;在麻章第七小学的党员支仁山、何森、招离为一个支部。

中心支部成立后,对如何发展党组织的问题作出了“面向农村,发展农民党员”的决定。即在青抗会工作队中吸收一批进步知识青年入党,然后把这批党员派赴本县东、中、西等区农村办民众夜校,物色和发展党员,进而在农村建立党的组织。

唐才猷、支仁山、唐多慧、曾锡驹、陈方、黄乔英、王文劭、支秋玲、谢兆琇等党员由中心支部派到中区工作。1939年5月,泮塘党支部成立,支部书记陈醒吾,党员10多人。当月,其连山党支部成立,支部书记卜国柱,党员7人(其中外来党员2人)。1939年上半年,风朗党支部成立,支部书记谢兆琇,党员10多人。从6月至12月,竹山党支部、文相党支部、其连山妇女党支部、南门圩(含南河、南门田)党支部分别成立。唐才猷(12月唐才猷调走,陈洪宜任书记)、陈方、支秋玲、洪田分别担任各支部书记。四个支部共有党员76人。

殷英、邓麟彰、黄明德、莫怀、何森、王玉引、支秋玲、马叔良、支尧光、罗培畴等党员被派到西区开展工作。1939年上半年,山家新村党支部、山家东村党支部、山家老村党支部、同文党支部、斗仑党支部、北潭坡党支部成立。并分别由李华安、李华明、李绍香、王玉引(后邓成惠)、周锡典、伍文担任党支部书记。以上支部共有党员56人。洪世芳担任  山党小组组长。

张立明(后张世标)担任金围党支部书记,党员30多人(其中女党员11人)。李鸿基担任山内党支部书记,党员6人。叶卓锋担任老马下村党支部书记,党员14人。1939年11月,党组织派何森到杨柑小学任教,成立杨柑党支部,支部书记何森,党员4人。

黄明德、陈兆荣、苏少婉、邹文西、沈汉英、郑善兴等党员被派到东区开展工作。1939年,甘霖党支部、丰厚党支部、陈村仔党支部、黄略党支部、九东党支部、支屋党支部成立。分别由许旺(后梁汝新)、郑善卿(后邹文西)、陈兆荣(后陈明景)、王骏、王恩洪、支陈新等担任。1940年,黄略妇女支部成立,王柏芝任支部书记,党员9人。

被派到遂溪南部沈塘一带工作的党员有曾锡驹、陈同德、陈元清、陈理祥等,1940年夏成立了茂莲党支部,支部书记曾兆山,党员8人。

1939年6月,遂溪党组织派党员王文劭到雷州师范学校开展建党工作,发展党员6人,建立了中共雷州师范党支部。四维中学王福秋、钟如谋等人入党后也在那里成立党支部。东海岛的王玉颜、谢其乐等入党后组建东海岛支部,沈斌任支部书记。

中共遂溪县工委成立地点。

加快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

1939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派周楠到高州建立中共高雷工作委员会,工委书记周楠,黄其江、刘谈锋等为工委委员。5月,工委书记周楠抵达遂溪,在遂城南门圩长毛庵召开党员干部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力发展党组织的指示,要求加快发展党员,加强党的建设。宣布成立中共遂溪县工作委员会(简称“遂溪县工委”),由高雷工委委员黄其江任书记,委员由陈其辉、殷杰、殷英、邓麟彰等担任。

此时,全县党员已发展到250多人。农村、学校党支部发展到20多个。

1939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巡视员温焯华在洋青西田村主持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宣布撤销中共遂溪县工委,成立中共遂溪中心县委。中心县委由邓麟彰、唐才猷、梁汝宏、王福秋、支仁山、殷杰、黄其江等七名委员组成。其中黄其江任中心县委书记,邓麟彰任副书记,唐才猷任组织部长,王福秋任宣传部长,殷杰任青年、统战部长。

12月,陈华被派任中心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王福秋改任保卫部长。中心县委除管辖雷州半岛外,还管辖廉江县和吴川县等地区的党组织。

中心县委成立时,遂溪全县的党员已发展到450多人(其中妇女支部12个,女党员120多人)。并成立了中共遂溪东区、中区、西区等三个区委,东区区委书记邓麟彰(兼),委员黄景文;中区区委书记陈醒吾,委员卜国柱、陈醒亚;西区区委书记殷英,委员黄明德、王玉引。

巩固组织  成立南路特委

1940年2月,周楠在高州召开高雷工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广东省委第五次执委扩大会议精神,强调当前党的任务以巩固党的组织为中心。会议宣布撤销高雷工委,成立中共南路特委,周楠任书记。

1940年3月,南路特委决定调黄其江到合浦中心县委任书记。同时,撤销中共遂溪中心县委,成立中共遂溪县委,由邓麟彰任书记(5月支仁山接任),委员唐才猷、陈华、刘炳燊(又名廖铎)、殷杰、陈恩、王福秋。

此时,遂溪县各区委书记作了适当调整:中区区委书记陈醒吾(6月后陈熙古,1941年2月后沈汉英),委员有陈醒亚、沈斌、洪荣。西区区委书记沈汉英(1941年2月后陈熙古),委员有马如杰、唐协森、陈章、梁甫、谢华胜、陈慎辉。东区区委书记黄明德(1941年2月沈斌),委员沈斌、黄景文、黄桂、陈明景、王乔。

(本文据遂溪县委党史研究室资料整理)

编辑:何海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