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已从教十数年。教书生涯平淡如水,但也有一些经历让人无法忘记,每每想起便倍觉开心……
大学毕业后我就来到某校高中部当老师。这所学校的高中部是2005年8月从旧城区搬迁出来的新校区,没有修建教师宿舍。很多老师就只能“走教”,从旧城区到开发区上班,风雨不改。也有少部分人,可以住在学校,不用“走教”。这些人都是从外省到学校任教的异乡人。学校考虑到这些异乡人租房不便,便想办法在学校的食堂三楼弄了十几个单间,作为这些人的临时住所。久而久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住在食堂三楼的住户,便被戏称为“72家房客”。
我是吴川本地人,本来没资格成为72家房客。但我很幸运娶了个外省教师作媳妇,沾了老婆的光,得以住进食堂三楼,算是“72家房客”的编外人员。
这些年,我和这些被称为“72家房客”的食堂三楼住户,一起工作,共同生活,留下了一路的欢声与笑语。
“72家房客”尤以小燕子、彭美人、梁老大最为闻名。
小燕子是来自湖南浏阳的湘妹子,个子不高,生性活泼,经常欢快地串行于三楼各住户的家门,大家都戏称她是快乐的小燕子。
小燕子工作认真而投入,经常因为工作而忘了下食堂打饭或买菜做饭。每到这时,她就会站在三楼的过道上可怜兮兮地呼喊,“我没饭吃啊,快饿死啦,谁行行好救救我吧——”隔壁的同事见状便热情地招呼她一起吃。每次吃完,小燕子都会说,“改天我做饭了请你吃啊。”这话说了很多遍,但都没有兑现。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大家就怀疑她“忘我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做饭。有人就打趣她,“燕子,你欠我的饭要还了啊。”这时,她总会说:“我正在努力钻研厨艺,等着吧,很快就有好吃的啦。”
彭美人名叫彭慧慧,是来自长沙的湘妹子,皮肤颇白,尤好自拍,但她被称为彭美人不在于此,而是因为我儿子。
那时,我和妻子两个人既要上班又要带儿子。当我们都要上班没有空的时候,就会把儿子托付给隔壁有空的房客代为照顾。而热心的彭慧慧每有时间总会主动地帮我们照看儿子。久而久之,她把我儿子发展为她的干儿子。彭慧慧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问我儿子“干儿子,食堂三楼谁最美?”每次,我儿子都是稚声稚气地回答“干妈妈”。然后,彭慧慧就非常自得地大笑,逢人便夸我儿子有眼光。由是,彭慧慧得名彭美人。
梁老大不是粗犷猛男,而是来自湖北仙桃的美丽姑娘。大家称之老大,固然因为她在家里排行最大,更多的是因为她的强悍。对于梁老大,我内心深处充满的是敬佩,一自然也是因为她的强悍,二是她独到的眼光。
梁老大一来到二中便当班主任,班上颇有一些调皮的学生,不守纪律。梁老大桌子一拍,严加整饬,班风马上好转。班上有一刺头不服,屡教不改。梁老大将其带到领导处,要求处理该生。领导不肯,批评梁老大工作没做细,要对学生耐心教育。梁老大遂请该领导帮忙教育,领导从之。从此,学生无不服其管教。后来,梁老大结婚生子,家中缺人帮忙照料,其一人带小孩,上班,仍能游刃有余,其强悍之名更盛。
差点忘了说,梁老大就是我妻子。
72家房客日常忙于教学,没什么娱乐活动,每到周末,最喜欢做的就是“厨艺大比拼”。说是厨艺大比拼,其实就是每个住户出一两个特色菜,相互交流,相互分享。这个主意最初是小燕子提出来的,她觉得一家家蹭饭菜吃不方便,不如把每家做的饭菜集中起来爱吃哪家吃哪家自在。
小燕子的提议得到了72家房客特别是我的大力支持,我还自告奋勇担任“厨艺大比拼”的唯一评委,负责给菜品打分排名决高低。开始有个别住户有异议,说评委不能让我一个人担任,这样会有失公平。我力排众议,理由是除了我以外别的都是外地人,由广东人评价外地菜最合适,并且除了品尝,我还会作书面点评。在我的游说下,大家最终同意让我担任评委。
某年某月某日,72家房客第一届“厨艺大比拼”在我和小燕子的张罗下隆重拉开帷幕。
来自湖南的小李和来自贵州的小罗是“一对”,他们夫妻双剑合璧,做了几道拿手好菜:剁椒鱼头,酸笋炒肉,干煸四季豆。作为广东人,我本不喜吃辣,但其味道确实很好,抵制不了诱惑,忍不住口,吃得津津有味,满头大汗。
同样来自的湖南的刚毕业的小伙子小刘做的是杂锦煲,他宣称自己具有多年做这个菜的经验,味道绝对一流。事实证明,这家伙是满嘴跑火车,他的杂锦煲就是把大白菜、猪肉、豆腐、辣椒等一锅煮,除了是熟的能吃之外,谈不上味道,更谈不上美味。尝过后我善意忽悠他:要想脱单,不提高厨艺,没门!这句话开启了他不断磨练厨艺。后来,他果然抱得美人归。
来自四川的肤白貌美的丹丹老师献上的是“不辣”的是鱼香肉丝和夫妻肺片。这让没出过远门,见识浅薄的我第一次知道,鱼香肉丝里面原来是没有鱼的,夫妻肺片里面是没有肺片的,更让我知道了四川人口中的“不辣”是不可信的。她端菜出来时说了为了照顾众人的口味,特意做不辣。就是这句话把我坑惨了,当我一口把夫妻肺片往喉咙里咽时,一股浓浓的辣味直逼口腔和鼻腔,比火烧还厉害,又麻又呛,我忍不住一阵咳嗽,眼泪和鼻涕都出来了,好不狼狈。
当天,我还品尝到了广西的柠檬焖鸭、黑龙江的猪肉炖粉条、湖北的沔阳三蒸、湖南的蚂蚁上树……
作为唯一的本地人,我也不甘示弱,除了献上了靓汤:药材煲鸡,还做了白灼海虾、清蒸黄骨鱼。我以为我做的菜会很受欢迎,结果却让我很受伤,他们都吐槽我,说我做的菜没味道。我反驳他们做的菜配料的味道掩盖了主食材的味道,是喧宾夺主,广东菜追求的是食材本身的鲜味,讲究原汁原味,这才是饮食的最高境界。可是我势单力薄,刚发话就被一片吐槽声所淹没。
饭后,作为评委,我逐一书面点评了众人所做之菜,并排了名次。我坚决把“沔阳三蒸”排在第一位,理由当然不能说是因为那是我老婆做的菜。我详细阐述了“沔阳三蒸”的做法和味道,充分说明了它夺冠的理由。他们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认为我偏袒,不公平,要我调整排名,否则罢免我评委的资格。我坚定立场不动摇,最终他们无可无奈,只好屈服。
自此之后,72家房客每周都举行一次“厨艺大比拼”。直到后来,七十二家房客有的调到外地工作,有的在外购房搬离饭堂三楼。房客离开了,“厨艺大比拼”也因此“落幕”了。
现在,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了许多,我和妻子也在外买了房子,有了属于自己的较为宽敞的住所,我们就搬离了饭堂三楼。尽管不在食堂三楼住了,但我总会不经意地想起那一段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