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一曲清江“绕”出美丽霞街振兴路

2022-10-09 08:2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赖寒霜 通讯员李超燕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走进清代状元林召棠故里——湛江市吴川吴阳镇霞街村,碧水泱泱,古风悠悠,一派华南水乡之风韵,红墙碧瓦,新楼丽宇,古朴与新风并存,绿树与碧水相映,给不断涌来的游人全新的感觉,这个文化古村焕发出崭新魅力,正阔步奋进振兴发展。

村民团结谱霞江新曲

霞街,能够“霞光万里”,不只因它是状元故里,拥有众多文化古迹,更在于霞街人在建设美丽宜居村和文化旅游村上的尽情挥洒,全体村民团结一致奋力进取的精神动力。

一江碧水,楼台亭阁,记者与几位村民在江边围桌而坐,望着粼粼柔波,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

“以前这条河是‘臭水沟’,现在变成风景河了,最能体现霞街发展变化。”村民小组长林锦设指着身边的霞江,由衷地赞叹。

据悉,这条长3公里的霞江,过去是直通鉴江的一条“碧玉带”。几十年来,绿野变迁,世事沧桑,霞江逐步变成小水沟,几年前更成为一个藏污纳垢臭水沟。

霞街居委会委员陈康兰说,6年前霞街开始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污臭的水沟已成“拦路虎”。为了还原一江碧水,打造美丽宜居村、旅游村,全村外出乡贤和村民齐心协力,捐款筹资2000万元,不仅全面疏浚加宽河道,溯源清流,还沿江建成6公里的花岗岩护栏,江面建起状元桥等多个曲拱桥,呈现清流汩汩杨柳依依亭台楼阁,一晃成为吴阳平原上一抹最靓丽的风景。

“清江一曲抱村流”,站在状元桥上,霞江九曲十三弯尽收眼底,河边有几百年的古建筑和一排排新颖漂亮的新楼房,倒影入清江,带来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水乡韵味。

陈康兰说,霞江疏浚工程的完成,是镇党委政府践行“河长制”的缩影,不仅仅提升了全村的生态环境,也成为文化旅游村一张美丽名片。

文化熏陶绘故里新篇

霞街是文化古村、状元故里,孕育出众多博学之士,几百年来的文化熏陶,村民奋发向上,全村5000多人中的大部分外出创业。

老村民林日炎微微一笑说:“发展才是正道理!村民外出闯荡,发展起来了,才有能力反哺家乡回报桑梓。”林日炎有三个儿子,早年纷纷到珠三角经商办企业,个个回村建起了三四层的楼房,日子过得很滋润。

据悉,近几年霞街全力建设美丽宜居村和文化旅游村,投入大量资金,其中大部分为乡贤捐款,一部分是村民筹资和政府支持,除了疏浚霞江外,还实现了村道村巷硬底化、绿化亮化,建成了幼儿园、篮球场、文化广场和小公园等,把全村“疏理”得井井有条,“打扮”得漂漂亮亮,形成古风与新风并存的文化村、文明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

林锦设介绍说,霞街有林召棠纪念馆等10多处有名的文物古迹,在旅游开发上,做了全面规划,保护文化古迹,修葺古建筑,完善各类公共设施,推出精品线路等,已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旅游村。

“溪影照人风已息”,目之所及,柳丝弄绿,碧波映晴,绿树环绕,处处生机,全村宛在公园间。

大家开怀畅谈,对霞街未来发展信心满满。陈康兰说,乡贤爱家爱乡,仍积极捐款,一个个项目逐渐落实。全体村民团结一致,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发掘特色文化村底蕴,努力打造状元文化品牌,正全方位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在吴川大地上建一个“红霞万道染半天,日出东方放异彩”的魅力四射文化古村。


编辑:张雅婷
值班主任:何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