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紧接着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围绕学生的作业,中央及有关部委连续发文,足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教育部的通知明确提出“十条要求”,如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学生如何做好家庭作业有了硬性标准和规范行为。
家庭作业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家庭作业,要花大量时间完成作业。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双减”工作,就是要减轻学生不合理的作业负担,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同时还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合理布置书面作业、拓宽作业宽度,适时安排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着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举措,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减少了作业管理的随意性,完善了作业设计的专业性与科学性,符合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前段时间有些学校出现“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象,有的老师在微信群中要求家长批改孩子的作业,家长也不敢不从,不论会不会做,都要在作业中签上意见,致使其“家庭作业”功能异化,混淆了家长与学校的责任。这样既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家长带来负担。
家庭作业,既要减负也要提质。首先要将源头治理好。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的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在校内“吃饱”“吃好”。
家庭作业必须回归育人功能。要在为学生合理减负的同时提升家庭作业的质量,要督促家长找准自己的定位,重在指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严于律己能力。让家长合理参与孩子的学习、教育,到位不越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圆满完成学业,成长的路走得更好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