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创新发展“非遗”工艺,雷州市沈塘镇蒲织产品热销国内外

“小蒲草”织出“大产业”

2023-02-28 15:29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卓朝兴 通讯员吴智雅 林平兰

雷州沈塘镇蒲草文化产业基地一角。   记者张锋锋 摄

蒲草韧如丝,雷州市沈塘镇对“非遗”蒲织工艺的传承之心也“韧如丝”。

“今年伊始,我们已经收到很多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了!”沈塘镇镇长黄亮高兴地说。2月27日,记者在雷州采访了解到,多年来沈塘镇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引导群众大力创新发展“非遗”蒲织工艺。如今,雷州市沈塘镇蒲织业已形成规模,每年出口蒲织品可达1000多万元甚至2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镇创业青年创新蒲织 领着“蒲织之乡”破局

雷州蒲织是以手工方式把蒲草编织成日常用品的传统技艺,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项传统工艺在雷州市沈塘镇千家万户世代相传。

雷州蒲织其产品实用性强、民族特色浓厚,曾是雷州半岛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产品之一。雷州蒲草编织产品种类繁多,主要类型分为生活用品类、生产劳动用品类、劳保用品类、工艺品类。其手工特点突出,从原料采集到产品完成,所有工序均是纯手工操作。主要工序有割草、选草、晒草、舂草、染草、起头、织肉、织花、织角、穿边等。村民一般先将割下的草分成若干类,按粗细、干鲜分成若干规格,晒干后舂扁舂软,置于染缸煮染1-2分钟,使其着色,颜色一般为绿、红两色,晾干备用;然后起头、设角、最终到割边等,至此,一件纯手工的蒲织品才得以完成。

沈塘镇素有“蒲织之乡”美誉。据沈塘镇镇委书记吴小智介绍,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雷州蒲织发展的高峰期,从业人员达10万人,年产草席、草袋、提篮、草帽、草扇等近2000万件。但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受“打工潮”的影响,加上传统蒲织收益低微,导致从业的人员锐减,当地蒲织产业一度陷入低谷。

“幸好,从2002年起,群众通过工艺创新,推出新型蒲包系列产品。这种小蒲包用料少,工作量小,妇女们随手便能编织。本镇的创业青年从中嗅到商机,开发出一系列新颖、时尚的新型蒲织品,并在网上进行推广、销售,我们镇的蒲织产业也由此重焕生机。”吴小智说,“我们对这一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去年我们镇政府与广东华蒲灯饰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打造沈塘蒲草文化产业基地,进一步弘扬蒲织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 盘活“非遗”助增收

为传承蒲织工艺文化,沈塘镇蒲草文化产业基地设在后山村。记者在该产业基地一楼的厂房内看到,工人们席地而坐,双手拿着事先经过晾晒、压扁等工序处理后的蒲草,正在娴熟地编织、加工着各种蒲草工艺品。在一楼一侧以及二楼的展厅陈列着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的蒲织品,其中有蒲箩筐、草席、蒲手袋、蒲纸盒、蒲储物盒、蒲包包、蒲帽子、蒲文件夹等生活用品以及各种精致漂亮的灯饰等数百种。在这里,昔日一根根小小的蒲草华丽转身变成精致的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

据悉,沈塘镇蒲草文化产业基地运营是政企合作模式,凝心聚力传播蒲织文化。    “沈塘镇与广东华蒲灯饰有限公司紧密协作,开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灯饰等一系列高端蒲织产品,这是我们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当家的实践。”沈塘镇镇长黄亮表示,该镇通过这一产业深挖沈塘蒲草文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打响“蒲织之乡”品牌,欢迎群众前来免费观摩或参加培训。

此外,该基地还在当地扎实的蒲织文化产业基础上推陈出新,做大做强做优蒲织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据了解。该基地每年给群众及残疾人提供40至60个岗位,能辐射解决周边500—1000多名群众及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我们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打造品牌规范生产 大力发展蒲织制造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沈塘镇人开始从事蒲织行业,开发出一系列新颖、时尚的新型蒲织品,并在网上进行推广、销售,以一根蒲草之力撬动经济发展。为推进家乡蒲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小镇创业青年大胆“走出去”。广东华蒲灯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训胜就是其中一员。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沈塘人,从小眷恋家乡蒲草的味道。他创新改进蒲草技艺,将其融入灯饰产品的生产中,还魄力十足地在中山市古镇设蒲织展厅,让蒲草的香味传得更远。知名度打开了,蒲织灯饰产品的订单纷至沓来,年产值能上1000多万甚至2000多万元,销往西班牙、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家。

在沈塘镇,生机勃勃的蒲草展现出充满希望的绿意,老农在精心管理。记者了解到,广东华蒲灯饰有限公司目前种植蒲草300多亩,将来还计划扩大种植规模。

“我们已经着手准备生产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了!”沈塘镇镇长黄亮高兴地说。下一步,该镇将充分利用撂荒农田,将扩植到3000至4000亩蒲草。弘扬蒲草文化,将其打造成品牌,蒲草从交易到制成品将进行一体化生产,规范建设交易市场及烘干生产车间,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营造良好的投资办厂环境。完善生产销售网络,通过举办展销会等方式继续拓展国内外市场。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