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绿荫包围的库房顶上,身着迷彩、英姿飒爽的战士们和近在咫尺、翩翩起舞的白鹭群相映成趣。
一座高高的岗楼下,涂着迷彩绿的围墙环绕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数不清的“白精灵”在其中闪现、飞舞。置身树林之中,鸟鸣声此起彼伏,树叶、地面像被撒上了一层白色石灰,鹭鸟群的气息扑面而来。
站在绿荫包围的库房顶上,身着迷彩、英姿飒爽的战士们和近在咫尺、翩翩起舞的白鹭群相映成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批又一批的官兵来到大队营区站岗执勤、保家卫国,他们在铸造新时代强军梦的同时,也用行动在贯彻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5月的湛江,艳阳高照,记者走进南部战区海军某大队营区,一幅幅绿美广东的画面映入眼帘。
鹭鸟相互依偎,彼此温暖。
自1969年营区建好以来,守护鹭鸟就成了大队的无言约定。营区无形中形成了一片“自然保护区”:外人闯不进来、树木不会被砍伐,这为鹭鸟安家提供了满满的安全感。
每天清晨,站岗的战士们都会登上库房进行例行巡查,顺道看一下周边“老朋友”的变化——这窝鸟蛋还没有破壳的迹象,那窝肉乎乎的雏鸟已经开眼了;这窝“三兄弟”越长越壮了,那窝幼鸟添了不少羽毛,还学会了爬树……
战士们的到来,不仅没有“惊起一滩鸥鹭”,反而是“相看两不厌”,巢穴中的雏鸟还会歪着脖子打量着这些人类。
这里的“白精灵”已经将“迷彩绿”当成了守护神,甚至把窝搭在距离房顶不足2米处,那些青皮的小鸟蛋触手可及。
在这里,鹭鸟可以自由地翱翔,安心地筑巢繁衍后代。
小鸟悠然地栖息在鸟巢里。
遇上暴雨或台风天,战士们会马上投入紧张的“搜救行动”中——他们钻进丛林深处,将掉落在地上的雏鸟小心翼翼捡起来,对没有受伤的就放在枝头让它们爬回窝,对伤到翅膀或脚丫的就用纱布包扎一下,放进纸盒做成的“小窝”喂养,康复后再放归树林。
战士们的行动坚持多年,带动了一方形成了爱鸟护鸟之风。
白天,鹭鸟们会飞到不远处的红树林深处觅食——湛江的红树林保护区,滋养了丰富的鱼虾蟹,让这里成了鹭鸟的“饭堂”。晚上,它们会陆续飞回营区“老窝”休息。
营区内茂密的植被和安全的环境成为鹭鸟理想的栖息地。
在这里,鹭鸟可以自由地翱翔,安心地筑巢繁衍后代。
“每天早上天微微亮,我们就会被它们吵醒。”战士朱班长笑着说,清晨鹭鸟的鸣叫成了战士们天然的“起床号”,每年只有两个月清净,那就是11月、12月鹭鸟迁徙别处过冬时,“忽然安静下来,大家反而有点不习惯了。”
(编辑/陈广灏 值班主任/何杰 值班编委/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