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穿梭赤坎老街体验文旅新模式, 跟非遗传承人一起感受植物染、拓印,给木偶穿新衣

非遗研学课堂 沉浸式感受湛江文化魅力

2023-05-09 13:39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卓朝兴 通讯员邱苑丹

4月29日-5月3日,由湛江市文广旅体局指导,赤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承办,民主街道办事处、共青团赤坎区委、区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千年商埠 善美赤坎”非遗研学课堂在赤坎区旅游服务中心举行。

“五一”假期,游客在赤坎区旅游服务中心听民俗专家讲非遗故事、跟着传承人学习非遗技艺、亲手制作非遗作品、了解赤坎古商埠历史,通过“非遗+研学”“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文旅融合新模式,拓展非遗体验新场景,让赤坎历史文化、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为赤坎文旅融合注入新力量。

给木偶穿新衣。

课堂:木偶戏

体验:给木偶穿新衣

4月30日,非遗文创从业者黄丹凤与游客分享“木偶的新衣”——国家级非遗项目湛江木偶戏服饰创新讲座和非遗体验。

黄丹凤现场展示创新设计的新式木偶。她介绍了木偶的造型艺术,创新采用海贝、琉璃、珍珠、玉石结合缠丝工艺做头饰,用香云纱、湖丝重缎、真丝花萝、宋锦等顶级面料制衣。木偶服装款式参考雷州窑出土的宋元时期褐彩瓷瓶表面所绘雷州土著人物图案,缝制出有地方民族风格样式的背子、马面裙、交领襦裙,并赋予服装全新配色。

仔细“听课”后,游客给木偶搭配衣服、换装,还参与人偶互动环节,木偶小镲乐器表演。木偶手持小镲、碰铃等迷你乐器,游客通过铁丝操纵木偶双手动作,使乐器发出声音。在主讲人引导下,游客跟随湛江地区民间吹打音乐、雷剧乐曲的节拍,演奏小镲,进行了生动的非遗体验。

学习植物染。

课堂:植物染

体验:亲手印染大自然色彩

从大自然的植物中提取色彩,在柔软的棉布、面纱上染出无限创意,感受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5月3日,赤坎区旅游服务中心热闹非凡,喜欢植物染古法制作技艺的游客朋友们,和非遗传承人一起了解湛江植物染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通过采集植物的根、茎、叶、皮,用来提取染液,可以染制织物,这种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的方法,称为植物染,又名草木染。结合扎染及植物拓印等传统印染工艺,可形成独特的风格。”此次研学的内容为“湛·染”植物染的非遗文化讲座及手作体验。活动中,湛江植物染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漓对植物染文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让大家了解到植物染作品的产生过程。

接着,非遗传承人和两位老师带领游客动手体验拓染过程,通过敲拓等步骤,将不同植物的色素拓在染布上。做好造型后,再把布料用清水浸湿、拧干,再放到染料中浸泡一到两分钟,拿出来与空气接触,让它氧化。浸染过的布就会变成黄绿色、深绿色,氧化完成会变成蓝色。通过染色、拓色过程,让游客亲手体验传统非遗之美,享受制作过程的愉悦,感受植物染的韵味。

了解老街历史。

课堂:历史

体验:穿梭老街实地感受历史场景

5月2日,广州湾历史研究资讯编辑何小婷以文献记载为基础整理素材,结合照片、明信片、地图等图像资料和广州湾历史亲历者口述记忆等内容,为游客讲解赤坎埠在何种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兴起,商业贸易有哪些共性和亮点。随后,何小婷引领游客深入老街,重走百年以前的水道,了解码头运作以及建筑特色。

文化滋养旅游。赤坎区通过深度挖掘赤坎古商埠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区域内文物合理保护利用,推进代表性历史建筑修复和活化利用,让赤坎古商埠的历史建筑更好地“活”起来。此次历史文化研学活动将赤坎区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相结合,通过“文化+旅游”模式开发赤坎历史文化旅游路线,加快推进文旅融合,下一步将继续打造研学游项目活动,让游客多方位体验“研”+“学”+“游”,体验不一样的赤坎之旅。

植物染作品展示。

课堂:拓片

体验:感受文字之美

5月1日,举办的是非遗“印文化之韵”拓片体验活动。“拓片是汉字流传的重要载体,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赤坎区非遗项目传承人杨军介绍了拓片的历史与演变过程,“拓片的内容涵盖范围广,既是人们习字的工具,也是学者考据历史的资料,还是书法家解构笔画的灵感源泉。”

在活动现场,传承人杨军亲自操作,给现场游客详细讲解如何上纸、扎字、吸水、上墨、揭取拓片等制作过程。伴随着轻轻的按压声,宣纸表面慢慢呈现出古砖石刻的轮廓,不同的古代文字和图案清晰呈现在一张张白色宣纸上。现场参加体验活动的游客们个个跃跃欲试,在杨军和志愿者的指导下,纷纷体验了一把拓印。

参观古码头。

专家点评:非遗进景区开展体验活动 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湛江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人龙舞、广东醒狮、雷州石狗、吴川飘色、湛江傩舞、雷州歌、雷剧、吴川粤剧南派艺术、湛江木偶戏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卫国作了“湛江非遗的寻视与传承”讲座。

在讲座上,他列举出湛江非遗项目的不同类别以及特色,对调顺草龙网龙、遂溪醒狮、雷州雷剧、东海人龙舞和赤坎非遗项目等做了详细的讲解,让群众对湛江非遗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听说赤坎古商埠这边有非遗研学课堂,就报名带孩子来参加。听完讲座,我和孩子对湛江非遗有了全新的认知,在‘五一’假期感受湛江非遗的魅力。”市二十一小一名学生的家长说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更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本次“千年商埠 善美赤坎”非遗研学课堂活动旨在通过非遗进景区的创新表现方式,以非遗讲座、非遗体验等形式,加大非遗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力度,丰富当地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