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推动本土土著鱼种业振兴 积极打造水产种业“湛江芯”

2023-05-09 17:30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记者潘洁婷

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湛江,首站视察了位于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明天(5月10日),湛江湾实验室与行业龙头企业在863基地举行创新联合体和硇洲族大黄鱼联合研究院签约成立仪式,推动本土土著鱼硇洲族大黄鱼研究,加快水产种业振兴,积极打造水产种业“湛江芯”。

大黄鱼:从濒临枯竭到产业化发展

大黄鱼,又叫大黄花鱼,自古就是东南沿海人民餐桌上的美味,素有“千鱼万鱼,不如大黄鱼”之说。其体色金黄、嘴唇鲜红、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大龄鱼的鱼胶更是大补珍品。

根据鱼群的分布、洄游习性,我国的大黄鱼一般分为3个族群,分别为浙江舟山的岱衢族种大黄鱼,福建宁德为代表的闽东族大黄鱼,以及广东硇洲近海为主的硇洲族大黄鱼。

大黄鱼味美、营养价值高,曾繁极一时。但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逐渐变得“一鱼难求”。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成熟的野生大黄鱼族群已十分罕见,大黄鱼逐渐成为珍稀鱼种,资源越来越少。

为拯救大黄鱼资源,1985年,被称为“中国大黄鱼之父”的刘家富尝试用人工繁殖来恢复官井族大黄鱼种资源。以刘家富为代表的福建省宁德市水产科技工作者历经不懈研究,突破了大黄鱼人工育苗与养殖关键技术,首获大黄鱼海上人工授精、室内育苗及野生鱼保活、驯养成功。

1987年,100多尾全人工大黄鱼苗首次育出;1990年,大黄鱼全人工批量育苗实现百万尾规模;1995年,大黄鱼生长速度慢的难题被攻克,大黄鱼网箱与池塘养殖的全套技术路线形成,养殖户试养获丰收......一度濒危的大黄鱼,从“死亡名单”上被拉了回来。

在20世纪90年代末,大黄鱼“王者”归来,养殖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向福建沿海县市及浙江、广东等地辐射。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宁德市大黄鱼产量达19.1万吨,占全国的80%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人民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从事大黄鱼养殖、加工的有10多万人。

硇洲族大黄鱼极具特色和开发意义

小小种苗,国之大者。30年前濒临灭绝的大黄鱼,如今已经成为渔民增收致富的百亿元大产业。而这样的逆袭,就是从“种苗”开始。

“目前大黄鱼的种质保持、遗传育种和抗病功能基因等技术发展相对完善,但仍存在养殖网箱密度过高、苗种质量下降和病害防治网络不健全等问题。”多位渔业专家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大黄鱼产业发展问题,走选育开发新种质是必由之路。

硇洲族大黄鱼是湛江本土土著鱼种。去年以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副主任黄建盛和其团队开始了硇洲族大黄鱼的驯化研究,在他看来,“多次人工繁育可能会导致大黄鱼优质基因缺失,硇洲族大黄鱼驯化工程能很好弥补这个缺失。”

硇洲族大黄鱼具有明显的有别于东部沿海大黄鱼族系的表型特征,相较于其他族群,其更具有野生大黄鱼特有的性状品质,遗传多样性也更加丰富,以其作为育种材料进行人工选育将大大丰富大黄鱼的种质资源,有利于克服大黄鱼近亲繁殖和种质退化的问题,开辟大黄鱼人工繁育的第二种源地。

粤西南海区海域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造就了硇洲族大黄鱼无与伦比的最优良的纯正基因,硇洲族大黄鱼,无论体型和肉质均是最纯正的野生黄鱼特性,体型匀称,鳞片规则、尾柄细特征标识、肉质鲜美且无腥味等优点,市场接受度更高,更容易受到消费者喜爱。

有研究表明,硇洲族大黄鱼在适应深远海养殖的高海况条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适合深远海高海况养殖的鱼类品种较少,硇州族大黄鱼是合适对象,深远海的强风浪和复杂流环境对于鱼类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育适合深远海复杂海况养殖的健壮性状突出的硇州族大黄鱼新品种对大黄鱼养殖产业升级走向深远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对鱼类的健壮性育种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此外,湛江深远海养殖装备设施平台的布局,完美的匹配了硇洲族大黄鱼纯正野生品质的开发逻辑,利用深远海养殖模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大黄鱼野生性的产品品质,最终在湛江实现大黄鱼在种质和养殖模式上的双重提升,实现硇洲族大黄鱼的高端品质和高价值定位。

积极打造水产种业“湛江芯”

“如今,消费者消费的观念和需求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从吃得到变成了吃得好。正是因为大黄鱼的消费需求旺盛,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升级,大黄鱼的种源培育工作和保护工作显得格外重要。本土土著鱼种种业振兴迎来了最佳时刻。”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黄鱼是典型性洄游鱼类,每年11月至次年3、4月,湛江硇洲岛海域附近的大黄鱼种群密度极大,湛江在驯化野生大黄鱼方面具有天然地理优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黄鱼人工繁殖、养殖技术都非常成熟,目前野生种质驯化是硇洲族大黄鱼产业化发展的难点,” 黄建盛告诉记者,一旦驯化成功,硇洲族大黄鱼产业化生产即可成为现实。

近年来,我市通过“高校+高端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科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金鲳鱼研究院、高体鰤研究院等专业化水产研究机构相继挂牌成立,随着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的成立,湛江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将加快海水鱼选养技术攻关,全力攻克本土土著鱼种野生种质的驯化工作,部分养殖企业也将对硇洲族大黄鱼开展试养等,加快为硇洲族大黄鱼装上“湛江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海洋大市,湛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紧紧抓住种业“芯片”这个核心,通过开展海水鱼选养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硇洲族大黄鱼等本土土著鱼种相关研究和应用,扎实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助力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编委/林小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心动公交站”亮相港城 打造湛江文旅新名片
  • 雷高镇扶柳村:“一心五组团”构建乡村振兴新典范
  • 湛江经开区举行大型招聘会
  • 徐闻干部职工喜迎“五一”  “趣”享运动
  • 赤坎区开展宣教活动
  • 美好生活 逐梦赤坎!“五一”假期文旅活动“花样”翻新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