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至14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省直媒体的50多位记者组成的广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采访团来到湛江。其间,媒体采访团深入廉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湛江港徐闻港区南山客货滚装码头、雷州市流沙湾海域就湛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红树林保护利用、文明创建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亮点开展调研采访活动,感受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在廉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涵盖了党建、教育、法律等内容的宣传科普帐篷一字排开,村民们纷纷前来咨询,热闹景象吸引了媒体采访团的目光。“文明实践大篷车进基层”是廉江文明实践精品项目之一,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政策、法律知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新时代文明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文明实践大篷车’来到我们村,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文明演出以及各类便民服务,我们村男女老少都十分欢迎,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啊。”村民邹德成告诉采访团。
媒体采访团在金牛岛红树林片区。
在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媒体采访团沿着栈道步行游览,听取红树林在调节海洋生态作用,湛江在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利用等方面的成就。金牛岛内的红树林以白骨壤、秋茄、红海榄、木榄、卤蕨、海漆、桐花、无瓣海桑、老鼠筋等品种为主,有些树的树龄达到上百年。此处的红树林一片片团簇在一起,宛如一座座小岛,有着“万树成千岛”的美誉。这片海域盛产各类鱼虾蟹,吸引白鹭、蓝鹭、夜鹭、钓鱼翁等多种珍稀的鸟类到此栖息,随手一拍都是碧海蓝天、鹭鸟翩飞的美景。
在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媒体采访团先前往“2250热轧产线”,看板坯经过反复锤炼后锻造成一捆高强高耐磨钢,了解湛江钢铁生产的极致效率,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工带来的震撼。2022年,“2250热轧产线”最高月产超过60万吨,创造了国内热连轧产线月产最高纪录。在水控中心,湛江钢铁“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等绿色低碳环保亮点工作吸引了媒体采访团的注意,“如何持续推动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如何更好地发展绿色临港产业”成了媒体采访的重点。
媒体采访团在徐闻港。
在湛江港徐闻港区南山客货滚装码头,媒体采访团从交通枢纽二层正门进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参观,同步听取徐闻港基本情况的介绍。透过造型大气的“得月门”,可以同时看到琼州海峡两岸的景观和船舶进出港繁忙的景象。参观专用码头时,有记者指着海峡尽头清晰可见的城市剪影问:“对岸的城市是哪里啊?”“那就是海南省海口市,我们相距12海里,真正的隔海相望。”讲解员解释。
在调研采访雷州市流沙湾海域网箱养殖集群和海威1号养殖平台时,人民日报广东分社采编中心主任贺林平表示:“建设海洋牧场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海威1号’智能养殖平台搭载有传感器、摄像头,具备智能自动投饵、智能自动增氧、环境实时监测和智能自动排污等功能,还能及时通知工作人员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这些对于我们建设海洋牧场,提高海洋牧场的产出效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