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百千万,争当排头兵。6月15日,我市在坡头区举办了首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现场比学活动。现场会上,坡头区委书记围绕评比内容作汇报,与会人员现场当起“考官”。从报道“抢麦提问”“‘找茬’考问”“‘热辣’点评”“会场‘火药味’十足”等描述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这场比学活动的热火朝天。
更令人振奋的,是报道中提到,我市于今年起分类分期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示范带——展现出以高水平乡村振兴示范“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乡村振兴示范带,成了当下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热词。
提起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家都不陌生。去年国庆假期,廉江“多彩良垌·醉美荔乡”乡村振兴示范带以新晋网红的姿态“出道”,圈粉无数。出彩背后,是湛江布局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投石问路”。
媒体点评称,“多彩良垌·醉美荔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实践证明,在“带”的平台上,把握“带”这个载体,有利于活化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更好地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加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构建“带”平台、用好“带”载体、释放“带”动力,湛江找到了把县镇村发展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的“催化剂”。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加快布局“一盘棋”,争分夺秒“抢先手”。
一个显著的信号是坚持科学规划,加强了示范建设的顶层设计。今年4月,《湛江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印发,明确了今年全市各县(市、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任务为1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乡村风貌带)和4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及至6月中旬,首场“锚定百千万 争当排头兵”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现场比学活动举办。不仅细化了“2023年底前,每个县(市、区)至少完成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增完成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的任务清单,而且采取“从6月起,每月到两个县(市、区)开展现场比学活动”的方法强力推进。
“一带一方案、一点一特色”,在6月16日湛江日报关于坡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相关报道中得到充分展示。位于湛江湾东岸,坐拥国家高新区、海东新区,坡头平台叠加优势明显。且“一半是城一半是乡”的特点,也使得坡头城乡协同发展潜力大、机会多。将短板变成潜力板,坡头着力打造“活力海东”乡村振兴示范带,将依托海东高新产业园、龙头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高岭物流产业园等大园区发展,沿S286、海东快线、海川大道等主干道,实现都市现代农业和乡村新产业并行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围绕特色优势资源织“带”的思路,十分清晰。但如何在“活力”二字上做文章,展现出示范带的强劲“带”动力,仍有待观察。
值得关注的是,“带”的提出,强调了“联”的作用。尤其是在“联村党建”“联村治理”“联村联产”等方面,如何激活“带内”地域相近、功能互补、发展互促的优势,在涉及多个镇多个行政村的项目上,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联村工作调解组等方式,指导项目建设、产业集聚,解决项目、产业遇到的问题,将成为左右“带”动力发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