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为吴川带来重大政策机遇、战略机遇,为此我们精心制定行动方案,锚定‘一三五’、做强‘百千万’。”9月22日,吴川市委书记庞晓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吴川市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村的资源,围绕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奋力把“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吴川大地的“实景画”。
湛江日报:“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为吴川市带来什么机遇?
庞晓冬:“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为吴川市带来了大发展、大建设、大振兴的重大政策机遇、战略机遇。一是带来了县域大发展的重大机遇。近年来,吴川县域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用地、资金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吴川发展的瓶颈问题。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明确提出要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土地政策倾斜力度,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这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要素支撑。特别是深化县镇扩权赋能,赋予县更多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县级财力保障长效机制,这为县一级在更高层面上统筹资源配置、优化发展布局提供了广阔空间,必将有力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二是带来了城镇大建设的重大机遇。一直以来,吴川城镇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出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建设美丽圩镇,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这为城镇加快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注入了源头活水和强大动力,必将掀起新一轮城镇大建设热潮。三是带来了乡村大振兴的重大机遇。吴川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实施“百千万工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为推进乡村振兴树起了鲜明导向、明确了工作路径。特别是建立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加强驻镇帮镇扶村和对口支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广泛调动社会力量,为乡村振兴打造了内生动力“新引擎”。
湛江日报:吴川市怎样描绘“百千万工程”施工图,如何精准发力,有什么亮点和成效?
庞晓冬:吴川市精心制定“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锚定“一三五”、做强“百千万”。我们建强指挥体系,构建“1+6+X”工作体系,逐级完善推进机制,以四梁八柱压茬推进县域经济、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四大任务”,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村的资源,围绕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奋力把“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吴川大地的“实景画”。一是坚持抓项目、兴产业,县域经济稳中有进。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65亿元,同比增长3%。1-8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86亿元,固投总量排湛江十县(市、区)第三;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25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排十县(市、区)第二;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排十县(市、区)第五。我们擦亮“中国月饼之乡”品牌,成功举办2023中国月饼之乡吴川月饼文化博览会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首日便签下12亿元购销合约。我们精准发力重点项目,成功争取新增专项债18.76亿元,列入省、湛江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85.1%,排湛江十县(市、区)第一。我们致力筑好“大平台”,空港经济区起步区(一期)、预制菜产业园、城北鞋业基地和羽绒产业基地(二期)加快建设。我们狠抓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原子高科、青龙管业、上海伟嘉晶创等行业头部企业,签约超亿元项目10个,完成年度任务97.4%。二是坚持抓基础、强支撑,城镇建设提能增效。安排10.91亿元债券资金用于县镇村建设。做强交通支撑,机场投入运营,广湛高铁、沈海高速、机场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全面提速,国道G228线改扩建工程、省滨海旅游公路有序推进,“空铁”枢纽优势进一步凸显。高质量完成吴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滨海新区、高铁新城和鉴江西岸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沿江、向海发展的城市布局更加优化。全力攻坚美丽圩镇,完成1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机场周边风貌提升示范片工程基本完成,黄坡等6个镇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镇。三是坚持抓示范、促带动,乡村振兴进展喜人。投资8300万元高标准打造“鉴江明珠 魅力乡村”黄坡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和覃巴新村、吴阳那蒙村、黄坡新屋村、吴阳白沙社区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带动和美乡村建设全域铺开。现代农业提速增效,推进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夏粮、果蔬产业喜获丰收。成功打造“吴川烤鱼”区域公用品牌,加速形成“从养殖到餐桌”的烤鱼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20家,其中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9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期)有序推进,新建25公里美丽农村路,建成5920个“四小园”生态板块,全市“干净整洁”和“美丽宜居”行政村占比达100%和63.01%。
湛江日报: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吴川市有什么特色优势,怎样发挥优势、做大优势、突破提升?有什么问题和短板,怎样把县镇村发展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庞晓冬: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吴川市具有自身特色优势。一是吴川滨江临海,具有丰富的“江海”资源优势。吴川鉴江、袂花江、梅江“三江”汇聚,海岸线长70.02公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水源丰富,为现代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二是吴川交通便捷,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吴川位于湛茂都市圈核心区,境内有黄坡港、博茂渔港、王村港渔港,湛江吴川机场辐射国内外,深湛铁路、广湛高铁通达粤港澳大湾区,沈海高速、国道228线横贯东西,汕湛高速、省道285线纵穿南北,是粤西快速立体交通的重要枢纽。三是吴川经济活跃,具有厚实的产业基础优势。吴川先后荣获“中国羽绒之乡”“中国月饼之乡”“中国建筑装饰之乡”“中国塑料鞋之都”等“国字号”荣誉,有省级产转园、省级开发区、省级滨海旅游聚集区,羽绒、鞋业、食品“三基地”加快提档升级,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建设,全市产业体系日益完备,市场要素价格相对便宜,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有基础有条件。四是吴川老板众多,具有广泛的乡贤人脉优势。吴川有30多万人外出务工经商,活跃在全国地产建筑界、工商企业界的一大批“吴商”,勇立潮头、引领风尚,成为吴川的闪亮名片。特别是我们在北京、广州、深圳、海口、昆明等全国各地成立了17个驻外商会,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添砖添彩”行动,强化党建引领,点燃“红色引擎”,为吴川经济社会发展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推进高质量发展,吴川仍有不少问题和短板。比如,经济总量不大,龙头企业不多,工业底子较薄,高新产业较少,文旅开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乡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等。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将充分发挥优势、做大优势,驰而不息兴产业、强基建、促均衡,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湛江日报:吴川市如何谋划下一步发展路径?
庞晓冬:接下来,吴川市将锚定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目标,对接落实省、湛江市“百千万工程”,大力开展党建“三比一创”活动,举全市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谱写吴川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致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聚焦产业赋能,全力做好“经济发展”大文章。扭住县域经济“牛鼻子”,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培育壮大“五大产业集群”,加快实施“六大提档升级工程”,实现“六大新突破”。全力打造羽绒、食品、塑料鞋3个50亿元产业集群,建筑装饰100亿元产业集群,加快创建“中国烤鱼之都”。点燃镇域发展“强引擎”,因地制宜发展镇域经济,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着力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打造乡村产业“助推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优做强特色产业、知名品牌,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5+2”综合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二是聚焦生态宜居,全力做好“城乡提质”大文章。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城区强芯提质工程,全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塘㙍镇融合空港经济区建设,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空港产业重镇;吴阳镇整合状元文化,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黄坡镇依托产转园,打造现代化工贸强镇;覃巴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滨海旅游业,打造湛江东部文旅中心;樟铺镇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打造现代农业、工业生态镇;振文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打造滨江生态城镇;浅水镇依托丰富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田园森林旅游业,打造吴川北部重要生态屏障;长岐镇加快建设吴川北部交通枢纽,打造商贸繁荣、生态宜居的高铁新区;兰石镇做好“水文章”,打造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水乡韵味特色镇;王村港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滨海旅游业,打造滨海文化特色镇。以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绿美吴川生态建设,统筹城乡空间优化、面貌改善、品质提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吴川样板”。三是聚焦党建引领,全力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用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工作方法,大力推广“五老共治”基层治理经验,持续完善提升基层治理“平急转换”机制,做强“综合网格”“红色物业”等社会治理品牌,全力打造“邻村联建共享”示范片,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