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近年来,我市金融工作部门直击实体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推动普惠金融精准发力,畅通“金融血脉”,引普惠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让千村万企、百姓民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市金融工作局统筹辖内金融系统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浇灌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9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43.5亿元,同比增长22.4%;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达6万户,同比增长18%;涉农贷款余额1540亿元,同比增长19.1%。
服务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持正当时。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
我市强化货币政策传导,持续推动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实施,落实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政策,引导法人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和涉农企业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使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更加有力。2023年1-9月,全市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8.1亿元;截至2023年9月末,全市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11.17亿元。
金融工作部门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工作机制。拓宽金融产品和政策宣传的渠道,多次收集整理民营及中小微企业投融资需求清单推送给金融机构,并组织召开了“一县(市、区)一场”产业投融资对接会以及海洋牧场企业、绿色企业、产业转移主平台企业等行业及红橙、甘薯、花卉、菠萝、水产等领域专场投融资对接会,有效解决资金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促成融资意向超过70亿元。
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工业企业的质效,我市建立起中小企业融资白名单机制,着力打造精准、高效的企业融资生态圈。市金融工作局梳理了中小企业融资白名单,共计502家企业,推送给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白名单”内的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需求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推动融资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为降低银企多头融资对接成本,我市建立重点经营主体主办银制度,印发了《关于建立海洋牧场重点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制度的通知》,为每家海洋牧场重点经营主体综合确定1家非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的分支机构和1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作为主办银行,由主办银行一对一制定综合性、差异化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我市建立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和应急转贷机制,设立小微企业专项贷款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政银担”专项贷款项目,利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政策资源优势,引导和鼓励银行加大力度投放小微企业贷款,切实为小微企业纾困。截至2023年9月末,“政银担”专项贷款项目共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051笔共14.04亿元,有效纾解我市小微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