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因地制宜开展湛江特色研学游

2023-11-09 08:1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林无涯

11月3日,东莞市160余名师生来湛江开展以“湛海蚝迈”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11月8日《湛江日报》)

研学游是一种寓教于游的教学新业态,是一种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其中“研”是基础,“学”是目的,“游”是载体,重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及实践能力。有数据显示,今年暑期研学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7月环比前两个月增长280%,研学游在2023年预计将达到130亿元到150亿元的市场规模。

作为文旅融合新业态,研学游的出现被市场和家长寄予厚望:市场希望用富有教育属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望子成龙的家长;家长期待用比普通旅游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换来孩子更多的学识和人生体验。基于此,一系列课题随之而来:研学游真能帮助孩子学到东西吗?能教给孩子什么东西?能培养孩子什么样的情怀?

近日湛江日报的两则报道带来了有益思考——

东莞市160余名师生来湛江开展以“湛海蚝迈”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走上蚝排,体验采收生蚝的过程,观看蚝农如何捕捞生蚝”;

11月4日,赤坎老街的周末集市迎来了6位小摊主,他们热情地向市民游客销售以宣传湛江为主题的明信片,合力“把美丽湛江寄出去”。

两则新闻的共同特点,是把研学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产业特点等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

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教育机构打着“研学游”的幌子,却无“研”也不“学”,货不对板,孩子去玩了一趟,身心俱疲而没有收获,家长糊里糊涂地为研学游交了“智商税”。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因地制宜设计研学游,充分结合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特色民俗等,融合包括科技类、工业类、文创类等在内的新业态,因地制宜做好研学课程开发,推出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及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的特色活动。比如“湛海蚝迈”研学游,它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能把“研”“学”“游”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了官渡生蚝的品牌,并与当下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热点结合起来,这样才吸引来了来自东莞的学生。又比如“老街出摊”,这不仅仅是让学生去体验摆摊,更关键的是让他们去了解老街风情,学会用文创把家乡“推销”出去的手法。对家乡的喜爱和自豪,也在这一次次的研学中油然而生。

要让研学游“研”有所得、“学”有所获,实现真正的“研学优”,需要更多“因地制宜”的发力。研学游不仅仅是“研学+旅游”,更是一堂知乡爱乡的公共课,相关职能部门应合力创设情景、设计线路,真正让学生不虚此行,在行走的课堂中留下难忘的成长经历。

编辑:梁海飞
值班主任:苏碧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