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时评】让更多地方美食特产“出圈”

2023-11-09 17:47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陈天心

连日来,“遂溪番薯的花式吃法”在社交平台上引来网友围观,反沙番薯、芝士焗番薯、番薯糖水、番薯饼、番薯烙、番薯丸子等让网友食指大动,直呼“看饿了”,也有网友说“瓮番薯才是最爱”。

地方美食特产往往是当地拉动旅游经济、助农增收的重要资源。近几年,不管是以螺蛳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小吃的爆火,还是黄皮、油柑、刺梨、芭乐等地方特色水果席卷新茶饮,这些现象都让我们看到了地方美食特产的潜力。借力互联网在短视频和直播的“新赛道”上爆发,“遂溪番薯的花式吃法”突然走红,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地方美食特产,天然具有“名片属性”。当人们说起一个地方的时候,最先想了解的往往是有什么好吃的,最先想到的也往往是当地的特色食材和小吃,甚至很多人对一个地方最初的认知就是从当地独特的食材、味道开始建立的。比如说提起川渝地区就想到麻辣香辣,提到云南就想到各种蘑菇和鲜花饼,提到东北就想到酸菜和大米……“你会因为美食去旅游吗?”有媒体曾发布微博调查,超八成网友选择“会”。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找寻地方美食特产已成为旅游的重要内容,“跟着味蕾去旅行”日渐流行。把自家的“美食名片”做大做强做优,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这次“遂溪番薯的花式吃法”走红,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

其一,擦亮地方美食特产名片,既要立足于“特色”,也要着眼于“产业”。一方面,加强特色化,升级现有产品,突出差异属性,才能形成比较优势,带动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聚焦产业化,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资源转化为有标准、可溯源、便携可运的现代食品,才能形成规模效益。这次遂溪番薯的走红,就是放大了“火山番薯”概念的效果。突出当地生态薯园拥有独特的火山田园资源,火山泥富含多种有益微量元素,不断强化食客对“火山泥种出的番薯健康美味”的印象。

其二,地方美食特产一定程度上诠释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既要在原料、技术、品牌上发力,确保“原汁原味”,又要促进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推出“花式吃法”,给食客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比如,“反沙番薯”“芝士焗番薯”“番薯烙”这样的新潮吃法“出圈”之后,如何能让食客、游客对“瓮番薯”这一带有浓厚湛江特色的吃法、文化感兴趣,这就很考功夫。又比如,今年中秋“菠萝月饼”迎来第一波爆火,这种创新带来的新鲜感如何让其“四季皆有”,其它地方美食特产又应抓住什么方向搞研发,这些都很值得思考。

其三,要努力将地方美食特产与旅游、文创等行业领域融合发展,塑造出更为丰富的消费场景,给予食客更多样的美食体验。11月9日湛江日报报道了融安金桔到广州做推介,不仅卖金桔,“现场还展出了融安金桔及金桔茶、金桔饼、金桔酒、金桔香精等金桔系列深加工产品”,融安金桔更是首秀广州塔。这背后,其实就是一种包装与“引流”的创新推介。又如这次“遂溪番薯的花式吃法”,其实也是沿用了社交平台上的爆款套路,展示传统的食材、特色菜品的制作过程以及地方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这样的内容往往会受到粉丝群体的喜爱和好评。

让更多地方美食特产“出圈”,需要各地多花心思,让食物背后美好的人、故事和价值被看见,让人和食物之间产生更有趣、更丰富的价值链接。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苏碧银
值班编委:郑时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