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粮仓”湛江雷州东西洋进入晚稻收割时期,一串串金黄饱满的谷穗压弯了稻秆,阵阵微风卷起金色稻浪。11月10日,记者走进雷州市松竹镇东井村水稻种植基地,感受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近年来,雷州市积极推广19香丝苗米,通过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打造“广东粮仓”新品牌,并因地制宜打造水稻农耕文旅打卡点,助力乡村振兴。
19香丝苗水稻。
“广东粮仓”种出优质丝苗米
11月10日,记者走进广东凯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雷州市松竹镇东井村的19香水稻种植基地内,成熟的稻香气息扑鼻而至。在暖阳的照耀下,数台收割机在滚滚稻田间有序收割,随后,粒粒金黄饱满的稻谷从收割机后仓脱秆而出,整齐落入一旁等候的大卡车中,呈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北有‘五常’,南有‘丝苗’。我们基地一共种植了1080亩水稻,种植的品种是19香丝苗米,产量高,加上稻谷生长期间气象条件总体较好,今年晚稻定有好收成!”基地负责人唐铭凯正一边安排着收割机器工作,一边向记者说道。
据介绍,该基地于2020年在全市率先引进种植优质丝苗水稻19香,经过试验,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深受本地老百姓认可并远销广东珠三角等地,取得产量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更是成为粤西地区率先成功推广规模种植19香丝苗水稻的稻田基地。今年的晚造水稻于6月开始播种,10月上旬进行正式收割,预计将在一周左右完成收割工作,预计平均亩产量可达950斤。
松竹镇东井村水稻种植基地,收割机在有序收割。
创新模式闯出助农“致富路”
“今年,我们在广东凯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指导下,开始试种19香丝苗米,现在丰收在望,不仅收割有机械参与,公司还提供了田头收购服务,我们农户不仅轻松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11月10日,唐家镇水稻种植户陈伯看着眼前金黄的稻田感叹道。
近年来,雷州市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规模发展水稻种植产业,以合作社为纽带,由农户负责按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积极对接销路,与广东凯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对农产品进行保底式收购,并运送至加工厂进行烘干、筛选、检验、包装,促进稻谷附加值的提高。通过“以企带农”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以产兴农”的发展目标逐渐实现。
“我这机器一天最高能收割80亩的稻谷,我们几台机器一起工作,不到一周便能收完这千亩稻田。”收割机师傅自豪地说道。在生产方式上,机械化成为东井村水稻种植基地粮食扩大生产的关键。从插秧机种植,到无人机植保,再到收割机收割、烘干机加工,机器轰鸣声奏响增效提质的“交响曲”,稻田产业发展走出“加速度”。
松竹镇东井村水稻种植基地,收割机在有序收割。
农文旅融合打造水稻文旅打卡点
当前,松竹镇水稻种植基地正积极打造“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和为本地19香丝苗米积极申报“绿色产品认证”,为未来赢得更多的市场认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大力发展“优质早稻+优质晚稻+冬种作物”轮作模式,在冬季土地完成水稻种植任务间隙,轮种玉米、茭白、红薯等作物,持续增强产出效益。
行走在松竹镇东井村,平整开阔的路面,村内一栋栋统一规划的小洋楼拔地而起,村口处大片的黄金稻田,仿如一幅浓郁的油画,一条古香古色的观光长廊向稻田中延伸,行走其间,感受着风吹稻浪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近年来,在雷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松竹镇东井村因地制宜,打造出水稻文化的网红打卡点,每逢周末,来自周边的市民纷纷到此地打卡,感受乡村农耕文化,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