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农业生产进入秋收、秋种的重要时期。行走在遂溪的盐碱地内,大片的田野稻谷飘香,金色稻浪随风起伏,用手捏去稻壳,一颗颗饱满的海红米呈现眼前,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遂溪县大力推广海红米种植,“海红香米”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持续有效擦亮海红米这一地理标志的“金字招牌”。
卜巢村海红米迎丰收。
海红米迎丰收
11月16日,在遂溪县建新镇卜巢村处,金色稻田间,几台收割机发出阵阵轰鸣声,收割机所到之处,金黄色的稻穗应声倒下,一茬茬水稻也被收割机“收入囊中”。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好“丰”景。经过两三圈收割,机器进行脱粒、秸秆粉碎后,金黄色的稻粒不断从机舱中倾泻而出,颗粒饱满、香气扑鼻。
眼前的稻谷可不是普通的水稻,而是海水稻。海水稻是指生长海边滩涂地区的特种水稻,抗盐碱、耐淹、抗病虫能力强,可以在潮起潮落间生长发育。
2015年,村民林开平回到家乡,在卜巢村租下盐碱地150亩试种普通水稻。但受到当地盐碱地的不良影响,第一年种植便亏损2万余元。2016年,林开平与海大科研团队合作,由海大科研团队提供种苗及技术支持,林开平负责种植管理,在盐碱地上试种海水稻。经过8年的努力耕耘,如今,这片盐碱地海水稻亩产量已高达800余斤,并实现了连年丰收。
收割机在稻田中作业,收获海红米。
创建现代化种植基地
“普通的稻谷田头收购价约为1元每斤,我们种植的海水稻订单收购价是1.5元每斤。”林开平告诉记者,过去种植庄稼都是人工,不仅自己辛苦,人工成本还高。如今的海水稻种植从播种、植保到收割全程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己只需要在田头看着,就能“收获满满”。现在种植的300多亩海水稻,一年下来纯利就超过30多万元了。
当前卜巢村海水稻种植基地内有10多亩海水稻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圃,试验种植240多种海水稻,其中,用原始海水稻杂交洋县香稻研发的“海红11号”,于2020年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1年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目前,这一片由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红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海禾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湛江海稻红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建形成现代化种植基地,实现标准化种植,形成高值产业同种质研究、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融合发展的多元模式。现该基地已申报海水稻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圃建设项目,拟扩建面积超过1000亩的国家级海水稻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区,为我国耐盐碱水稻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种质资源和优良基地设施。
货车装运海红米。
擦亮海红米品牌
据了解,海水稻生长于盐分较高的海河交错带,在海水潮起潮落间,每粒胚米充分享受海水滋养浸泡,汲取盐碱地和海水中的微量元素。普通水稻成熟期在90天左右,但海水稻则需要128天才成熟。由海水稻脱壳所得的海红米,其口味香软,热量低,其硒、锌、铁、钙等微量元素是普通大米含量的2—3倍,活性物质丰富,富含膳食纤维,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素有“丹米”“药米”美誉。
为擦亮遂溪海红米品牌,遂溪县积极推广海红米种植,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目前,遂溪县海水稻种植面积2000多亩,年产量150多万斤,主要分布在建新、城月、界炮、北坡等地,以基地、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模式为主,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遂溪积极延长海红米产业链,致力于培育海红米深加工企业,广东遂溪三宝文化食品有限公司、湛江御唐府生态农庄有限公司和五洲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打造海红米品牌,深耕产品加工,其中主要加工产品为即食米粉,年产5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