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湛江日报开设“发现湛江制造新势力”专栏,并以《搭乘“互联网+”快车 “南派养生”走俏全国》为题,首篇介绍了广东福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据11月20日《湛江日报》)
经济发展,基础在实体、支撑在产业。
实体经济是一个城市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无论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湛江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而要做强做优湛江实体经济,必须“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坚持“三大三化”发展思路,推动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速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向现代化、高端化迈进,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从而放大传统产业比较优势。一手抓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要突出规划引领,加大未来产业培育力度,形成更多湛江制造新势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湛江日报新推出的“发现湛江制造新势力”专栏,将笔触、镜头对准在这片红土地上崭露头角的一批新兴创业企业,它们或由新生代年轻人创立,或在技术上、产品上创新,带领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或在经营模式、销售模式上的创新,利用互联网赋能,转换发展新动能。这些企业或许有的规模并不大,但拥有各自的“拿手好戏”“拳头产品”,有的更是行业内的“单项冠军”或“配套专家”。通过专栏报道提升这些新兴企业的知名度、名誉度,将有助于营造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助力湛江实体经济肌体更强健、韧性更强劲、动能更充足。
“发现湛江制造新势力”,不仅仅是一个专栏报道的名称,更应作为一种创新理念贯穿于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全过程,全方位加以重视、赋能支撑。
放足好水,才能养好活鱼。一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加速本土企业和企业家人才成长壮大。要始终以自主创新为主导,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鼓励新兴企业大胆创新、敢于弄潮,着力壮大本土企业规模、提高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营造更加包容多元的创业创新环境。土壤肥沃了,才会有更多种子发芽、更多幼苗破土。应当提高对企业创新失败的包容度,让更多年轻的创业者、新兴企业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要着力在创新环境的“包容性”和创新政策的“普惠性”这两方面下功夫,既要鼓励“精英创新”,更要激励“草根创新”,让更多新生代年轻人在创业创新的舞台上大展拳脚,逐步成长为支撑湛江制造“挺直腰”的主力军。
抓住时代机遇,期待新兴企业与湛江一同“城”长、互相成就。同时,也期待湛江日报推出更多关于湛江制造新势力的深度报道,从更高站位观察、发现、传播其中的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