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湛江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湛江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矢量图集》相关情况。(据11月24日《湛江晚报》)
《湛江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矢量图集》的出台,为我市水源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这一举措的出台,不仅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更是在从“有”到“优”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先看从“无”到“有”。客观来说,群众对于水源保护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确实有限。事实上,许多人对于如何保护水源、水源所面临的威胁,以及个人行为对水源的影响等方面知之甚少。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因为水源保护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至关重要。《图集》的出台,为建设项目的选址和走线提供了明确的指导,避免了选址不当造成的重复投资和重复论证。此举不仅为水源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也为广大群众上了一堂水源保护的“专题课”。可以说,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再看从“有”到“优”。这个“优”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精准、高效管理。过去,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可能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手工记录、纸质地图和人工巡查,存在着信息获取不及时、难以全面掌握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的问题。而现在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水源保护区带来了许多优势,主打一个“精准”和“高效”,也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管控。一言以蔽之,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水源保护区,能更好地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这种从“有”到“优”的转变,为水源地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对于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图集》的出台只是一个开始,水源保护工作仍需在多方发力。首先,要加强对保护区标志设立、破损、缺失等情况的排查和整治工作,确保保护区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视性。其次,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水源地周边的环境安全。最后,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管和审批,严格控制在水源保护区的建设规模和用地范围,确保水源地的安全和稳定。
每一滴水都蕴含着人们对清洁、健康水源的渴望。希望《图集》的出台可以强化水源地源头管控,更好地保障每一滴水的纯净,从而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