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推介红土地上“富硒矩阵”的文章受到网友关注,文章主要介绍了湛江各式农产品。
充足的阳光、丰沛的雨水、广袤的红土,孕育出湛江品质上乘的农产品。过去,菠萝、荔枝、香蕉、对虾、大米等一批“老牌”农产品为湛江奠定了农业大市的地位;如今,金鲳鱼、三倍体生蚝、释迦果、燕窝果、火山红薯等新兴“土特产”,依托“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机遇,推动湛江频频出圈。其中,“富硒矩阵”的提法尤为值得关注。
主打“富硒”的湛江农产品“矩阵”,实质上是一个区域特色品牌的形成过程。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品牌是要素。一个好的品牌,对乡村发展的带动力是无穷的。以浙江常山为例,常山作为浙江省26个山区县之一,近年来一直在区域特色产品上做文章。从深耕“一只果”到培育“一份常礼”区域公共品牌,再到打造“一切为了U”城市品牌,让常山胡柚成为城市封面。这就是一个区域特色品牌对农产品的“增值”作用。
客观地说,湛江有“名气”的农产品不少,甚至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但真正能打响“名堂”卖到满堂彩的不多。究其原因,堵点在“品牌”上。有的品牌形象不鲜明,没有能让人记住的品牌口号、标志、吉祥物,无法突出品牌特色,归根究底,是品牌“表达力”欠缺的问题。有的是推介力度小或没有找准发力点,品牌鲜为人知。消费者对品牌的知名度、认同度、好感度都明显与预期差距较大。还有的是渠道媒介宣传力度不大,偶尔能“火”一阵,但用不了多久就被遗忘,这是“活跃度”不足造成的。
针对上述种种情况,靠一个个农产品品牌“单打独斗”显然势弱,必须找到一条“链”串起红土地上这些“珠”,抱团打出区域特色品牌,从“一个单品”向“一份湛礼”转变,乃至借力节庆经济、搭上“年货”快车,打通更多出货渠道。而适合做这条“链”的其中一个元素,可能就是“富硒”。
在大健康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功能农业被认为是第三个发展阶段,农产品的市场结构和消费需求将发生重要变化。功能型农产品让农产品中的营养物质从“富含”变为“定向含有”,被认为是未来高端食品的发展方向,将引领大健康食品市场迈上一个新台阶。近来大火的“富硒”农产品,正是功能型农产品的一个缩影。在各大购物平台搜索“富硒”关键字,可以发现富硒产品在购物平台的销售范围包含粮食、蔬菜、瓜果和肉蛋奶等,从食品原材料到深加工食品种类繁多。而“富硒”,恰好正是湛江农产品的相对优势之一。
围绕“富硒矩阵”打造“一份湛礼”,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扮演倡导者、监管者、公共服务提供者等多重角色,整合资源、整体设计、整链推进,让高辨识度的湛江区域品牌“走得出、叫得响、立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