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澄澈,鱼欢鸟舞。在雷州流沙港海域,一个个巨大如明珠的深水网箱点缀在湛蓝的海面,两个长方体形状的养殖平台立于其中尤为夺目,这便是湛江海洋牧场的两大“明星”平台——“海威1号”和“海威2号”。
12月1日上午7时许,记者一行跟随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威集团”)工作人员实地探访正式投入使用一年多的“智慧渔场”——“海威1号”,零距离体验海上“放牧”。
12月1日,雷州西海域海洋牧场上,海威集团工作人员正在为军曹鱼投放饵料。 记者 张锋锋 摄
耕海牧渔 囤“蓝色粮仓”
浪花朵朵,涛声阵阵,快艇的轰鸣声响了不到半小时,一座庞然大物映入眼帘。登上它,随波摇晃的感觉立马消失不见,走在其中如履平地。
据介绍,去年4月,雷州半岛首个半潜桁架式渔业数字化智能养殖平台“海威1号”建成并投产。“我们‘海威1号’首批投放3万多尾黑鳘鱼苗,每条鱼苗大约2公斤。平台长46米,宽23米,高13.5米,养殖水深超15米,每立方米水体可养殖20公斤鱼类。”海威集团工作人员石航昌告诉记者,黑鳘鱼作为一种名贵海水鱼,以三年为一个养殖周期,每条黑鳘鱼可长至25公斤左右,市场行情可观的情况下产值可达5000万元,仅一条鳘鱼膘(鳘鱼胶)就可以卖上千元。
相比于传统的养殖方式,像“海威1号”这样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抗风浪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养殖空间充足。该平台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系统,搭载有饲料储存模块、自动投料机、吊机、水上水下视频监控、水质实时测量等自动化养殖装备,养殖空间充足,可作为规模化重力式网箱“补给站”,克服了传统陆海运输浪费人力及时间的缺点,实现生产减损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海威1号”日常运行和生活用电都来自平台上安装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同时建有海水净化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垃圾定期运回陆地处理,运行真正实现绿色生态无污染。记者驻足“海威1号”平台,看到顶棚上,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我们日常的生活用电基本来源于太阳能发电,重力式网箱也都配备了太阳能电池帆板,基本满足监控设备的用电需求。”石航昌说。
今年6月,更加先进的“海威2号”建成下水。该平台造价超过3000万元,依托“海威1号”数据进行深度优化研发,平台体积更大、抗风浪能力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是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养殖水体达3万立方米,每立方米水体可养殖20公斤鱼类。
当好“放牧人” 守好海上“牧场”
当天10时许,记者看到,一艘载满冰鲜鱼的渔船慢慢地向平台靠近,靠泊平台吊机的下方。渔船还未停稳,工作人员就迅速掀开遮盖着冰鲜鱼的防水布,用铲子将冰鲜鱼装入方形塑料大桶中,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则操作着吊机将其倒入平台网箱,不一会儿,一条条硕大的黑鳘鱼纷纷跃出海面,争先恐后地“抢”食。
“金鲳鱼投喂鱼料,石斑鱼、鳘鱼、军曹鱼则需要投喂冰鲜鱼食,仅仅冰鲜鱼每天都需要消耗8000-9000斤,11月就消耗了16万斤左右。”石航昌说,目前“海威1号”周边有70个重力式网箱,有10余名工作人员,分组负责,投喂一次需要2-3个小时。每到夏季,由于鱼群游动较为活跃,每天需要投喂两次。
“我们都是退役军人,今年8月入职,前期参加了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和养殖技术等培训,学习海上‘智慧’养鱼、海水鱼人工繁育等技术。”谈起工作,石航昌倍感自豪。1998年出生的他,来自广西,每日在海上日晒雨淋,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更加成熟。作为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使用和养殖技术推广等储备人才,他每天清晨6点起床,便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开船、搬鱼料、投喂、检查渔网、清除网衣附着的海洋生物……每天重复工作,无怨无悔。
向海面眺望,不远处的重力式网箱,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当一铲一铲的冰鲜鱼投入网箱时,密密麻麻的军曹鱼在水中翻腾争抢捕食,水花四溅。“喂食工作既是‘体力活’,又需要讲究科学和经验,要通过水下视频监控观测鱼群都在哪游动,若受北风影响,风浪大需要暂缓喂食。”石航昌向记者娓娓道来,在投喂时,需要查看鱼群是否出现异常、网箱锚点是否出现偏移、养殖网衣是否出现破损等情况,并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我愿扎根‘蓝色牧场’,当好海上‘放牧人’,为助力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作为退役军人的石航昌,和同事并肩作战,主动学习,练好技能,书写着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故事。
近年来,以“海威1号”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为代表的生产实践与示范,打破了湛江一直以来传统近海作业的局面,推动湛江网箱养殖走向深远海,实现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打造“海威3号” 推动渔旅融合发展
“我们正筹划打造‘海威3号’,与‘海威1号’和‘海威2号’联动,扩大深海养殖规模,同时积极探索、开发海上餐厅、精品客房、亲水平台、休闲甲板、研学等渔旅融合业态,让市民群众可在此观鱼、海钓、品茗、观澜等,玩累了还能品尝现捞海鲜的美味。”据海威集团工作人员陆圳祥介绍,“海威3号”智能养殖平台由半潜式钢结构养殖平台、智能化养殖设备、文旅观光设施和物联网养殖管理服务系统组成,设置多个旅游客房、鱼料储存室、生活物资库,并搭载自动投饵机械、空调等设施,同时构建物联网现代化渔业生产系统,建立一套先进的渔业养殖监控设备,并配备传输天线,实时传输渔场养殖信息,实现海上生产活动与陆上监控中心实时互联互通,打造现代化物联网渔业生产新模式。
在养殖板块,海威集团已经形成了“1+N”布局模式和陆基、近海渔排、深海重力式网箱、深远海桁架式养殖平台的轮转,大大提升了养殖效率,推动湛江海洋牧场建设实现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目前,该集团已收集保存石斑鱼、金鲳鱼、军曹鱼、赤嘴鳘鱼、海马等重要海水鱼类的多个种质资源库,突破了军曹鱼、鳘鱼、海马的全人工繁殖技术,并以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为重要技术支撑,集聚一批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自身科研团队的建设。
该集团董事长刘定表示,“海威3号”将致力于深海养殖与渔业旅游相结合,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满足市场和游客对高品质、追溯性的海产品需求,开展智能化养殖与海上休闲旅游观光,让旅客直观感受海洋牧场,零距离体验海上“放牧”,打造集绿色智能装备、现代养殖渔场、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海洋产业融合基地,推动渔业“往深海发展、往智能化发展、往多元化发展”,助力“海上粮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