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市区散步时,总喜选择前往主学校的路径,感受校园内的生气与活力。下课铃一响,学校热闹起来,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或在操场上嬉笑打闹、或在走廊上聊天,或在冬日阳光下伸胳膊踢腿……一个个喧嚷活泼的课间十分钟,组成了朝气蓬勃校园生活,展示着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课间动起来,活力满校园。保障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时间,既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全面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们在紧张专注的课堂学习后放松身心、缓解疲劳,更好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让孩子轻松自在几个“十分钟”,才能更好地专注于课上的“四十分钟”。
如何组织好课间活动时间,很多学校作了周密的计划,如组织学生做游戏、进行体育锻炼、做眼保健操等。重在于动,跑一跑、跳一跳、笑一笑都可尽情为之。短短的十分钟,给了孩子们放松心情、释放天性、强健体魄的机会。
保障学生进行安全、有序的课间活动,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智慧。有的学校规定课间十分钟不允许孩子们到户外活动,甚至除了去洗手间不能出教室,怕孩子在安全上出问题,这是一种典型的懒政消极行为。教育部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活动等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这才是真正关爱学生,才是对孩子的尊重。
课间十分钟活动自然要做好安全管理。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告诉学生哪些行为危险,不能去做。班主任老师要跟随孩子一起到操场活动,既有利于保障学生安全,又能增进师生感情。要在容易发生安全风险的点位增加防护设施,设置“护导”岗位,全方位认真看护好学生,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课间十分钟短暂而又珍贵,让每一间中小学校,每一堂课时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间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中快乐健康成长,在奔跑跳跃中告别“小胖墩”“小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