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时评】借鉴“他山之石” 做强“湛江番薯”

2023-12-13 18:06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龙飞腾

12月8日,在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大江头村番薯基地和文化广场,云城区第六届番薯节暨乡村美食旅游季活动正式启动。“云城番薯节”,俨然成为云浮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一张名片、一块王牌。

在广东,番薯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媒体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番薯种植面积维持在500—600万亩,年产量约为800—1000万吨。广东番薯种植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及沿海地区,其中粤东、粤西占全省番薯种植的70%左右。相较于其他产区,湛江番薯产业发展时间早、种植规模大,产业更加集中,拥有相对优势。其中,遂溪县是广东最大的番薯种植区,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区之一。目前,遂溪全县番薯种植面积约50万亩,亩产平均达2500公斤,产量约120多万吨,直接产值达40多亿元,带动种业、种植、加工、运输、劳务等全产业链产值约100亿元。不久前,湛江日报曾报道近来的热搜爆款“火山红薯”。2023年度“火山红薯”产量2万吨,销售额超1亿元,2024年度有望以3倍速增长。同样是种番薯、卖番薯、以“薯”为媒撬动强镇兴村富民产业发展,云浮番薯“火出圈”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以求举一反三。

云浮番薯“火出圈”,有三大法宝——让“土特产”讲故事、让品牌变为IP、让节庆助力农业产业化。

让“土特产”讲故事,变“土”为“特”。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客户购买越来越理性化的今天,讲故事成为一地“土特产”脱颖而出的关键一招。其实,每个“土特产”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故事,伴随其整个生产生长过程,发掘出来之后加以讲述就能让消费者注意到其外形特征、个性风格、功能作用等的不同寻常,“土”变成了“特”,也就增加了附加值。云浮番薯通过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节庆活动等多渠道,讲出了“土特产”的新故事,也通过借着故事让消费者产生了认同、完成了购买。这种讲好“土特产”新故事的角度、方法、技巧,是我们需要加强学习的。

让品牌变为IP,“流量”赋能“增量”。云浮番薯,走过一段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升级之路——对接广东省农科院、云浮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强化技术支持,推出番薯干、番薯饼、番薯面、番薯茶四大系列、20多种新产品,打造乡村振兴车间“番薯加工厂”,并依托农业企业成功打造“钱丰番薯”“富田番薯”品牌,番薯附加值提升数倍甚至数十倍以上。各类产品、各式品牌,又再整合成一个大IP“云城番薯”。一系列的跨界、发布、营销,让消费者隔着手机屏幕把期待值拉满,完成了“先有用户、再试产品,以内容来获得信任,以用户运营获得流量变现”的IP转化。

让节庆助力农业产业化,做好一二三产融合文章。云浮番薯之所以“火出圈”,有一个很重要的“窗口”——“云城番薯节”。经营多年,“云城番薯节”不仅人气越来越高,而且展销品种越来越丰富,成为展示当地各种“土特产”的“大秀场”。今年,番薯节设置非遗展示、主题摄影、现场写生、露营星空音乐会、乡村振兴示范带欢乐跑、冬种油菜花海观赏、乡村寻宝等活动,一系列乡村游活动将持续至2024年3月15日。如何围绕“土特产”来造“节”?如何让节庆活动融合文化、文创、商旅等多种元素及业态,打造出“看了就想来,来了不想走,来过还想来”的爆款?如何在精品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等方面打造有湛江特色的“节庆经济”?这些问题,都需要边借鉴边思考,拿出对策。

借鉴“他山之石”,做强“湛江番薯”,写好强镇兴村富农的“土特产”大文章。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苏碧银
值班编委:郑时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