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园种植现场。图通讯员孙远辉 摄
12月22日,记者从湛江农垦获悉,火炬农场通过创新模式,推动胶园高质量发展,2023年火炬农场更新改造老旧残次胶园面积1015亩,大行间种菠萝、辣椒等经济作物750余亩,年均增收900元/亩。
天然橡胶产业是广东农垦的立垦之本、发展之基。火炬农场作为广东农垦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已有71年的橡胶种植历史,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达2万亩,是湛江垦区天然橡胶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
近年来,火炬农场围绕两级集团公司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天然橡胶这一战略资源的稳产保供为己任,结合实际,通过整合土地资源,采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良种化、全周期间作的新模式,加快老残低产低效橡胶园的更新改造工作,宽行密植、科学间种,提升胶园综合产出率,助力传统产业稳产增效。
通过土地的连片整合推进规模化,该农场将原来与高频割胶对应的小树位胶园面积,整合成与超低频割胶对应的大树位胶园面积,有效提升今后橡胶生产管理及割胶效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该农场通过采取机械化+北斗自动导航技术,定标、挖穴、施肥等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种植成本,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015亩橡胶的种植工作。聚焦良种化,该农场通过种植高产高抗品种热研7-33-97,7-20-59等,有效提升橡胶的产出能力,保障战略资源的稳产增产。积极推动全周期间作新模式,该农场通过采取“2042”胶园全周期间作新模式,将原来传统的种胶规格行株距7米*3米或6米*3米改为宽窄行种植,大行*小行*株距为20米*4米*2米,橡胶生产全周期,大行距间可种植林下经济作物,全周期土地综合利用率可达50%-75%,显著提升橡胶园的综合产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