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老画家阎大钧(左一)。
2023年12月24日-2024年1月24日,《阳光下的家乡——阎大钧雷州半岛风物油画创作20年回顾展》在雷州茂德公鼓城举行,78岁老画家阎大钧创作的10米油画长卷《赤坎古商埠全卷》连同他的70余幅油画作品一起展出,默默地倾诉一位老画家对家乡的赤子深情。
长达10米的油画作品《赤坎古商埠全卷》。
赤子深情:
78岁创作10米油画长卷《赤坎古商埠全卷》
《赤坎古商埠全卷》(10米×宽0.58米)描绘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赤坎民主路(海边街)的生活场景。那时,民主路骑楼的一楼是相通的、闽浙会馆还没变成中医院、联合书局还在经营,广州湾商会会址前的花园两边各种了3棵假槟榔、围栏里种着扶桑花,街上行人来来往往,搬运工用板车运货、满载货物的手扶拖拉机在街上跑、农民赶着牛车慢悠悠沿街穿行、妇人在金铺井汲水洗衣、商贩挑着 记鸡沿街叫卖……画中有浓浓的赤坎风情、市井气息。
市民参观画展。
日前,记者来到阎大钧位于赤坎鸭乸港附近的家中了解他的创作过程。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4层小楼,红木老家具和墙上的画突显了主人家的艺术气质。4楼有一间10余平方米的画室,10米油画长卷就在这里绘成。阎大钧说,为了再现当时的场景,他在创作前多次来到老街,沿着民主路一间一间地数着骑楼建筑,和记忆里的场景一一核对。他把作品反映的时间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仅因为这段时间他生活在赤坎老街,也是老街比较完整地保存原貌的时间。“只可惜岁月流逝,老街也在变,一些老建筑已经消失,比如五大会馆……”
“这个铁架子原本是为了防御台风加固画室的,这次画画就派上了用场。”阎大钧说。两根铁架子悬架在画室上方,画长卷的时候,正好把画完的部分悬挂在支架上晾干,一边晾一边画,“我每天8点起床,早餐后开始画,吃完午饭后休息一下,下午3点继续画到5点多。”为了他作这幅作品,阎大钧闭门谢客两个多月,每天坚持绘画6个小时以上。78岁的老画家,画起家乡思潮汹涌,画累了就走到阳台上举目远眺,思绪穿越时空——
阎大钧小时候住在广州湾商会会址对面,在这里度过了十几年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那时没什么娱乐活动,就是爱和小伙伴们在10个古码头钻来钻去,或者到哪位同学家里玩。”回忆自己在老街时光,他的脸上泛着笑意。在他的回忆中,老街的青石板路面光可鉴人;金铺井的水终年不枯,每天下晚自习,他都要到金铺井挑两桶水回家;沿街叫卖的鸡粥两分钱一碗,父亲经常买一碗留着给晚自修回来的孩子当宵夜;五大会馆是小伙伴们常常相约玩耍之地,他尤其喜欢潮州会馆和闽浙会馆的精湛木雕。这一段老街生活的记忆,成为阎大钧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2005年起,他重拾画笔,开始画他心中的老街,他画五大会馆、10个古码头、古井、山墙、骑楼、青石街巷……正是因为他之前有过许多类似的创作,所以在创作《赤坎古商埠全卷》时成竹在胸、驾轻就熟。
阎大钧作品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惺惺相惜:
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家乡深沉的爱
《赤坎古商埠全卷》是画展主办方广东茂德公集团向阎大钧“定制”的作品。深情描绘家乡20年,阎大钧得遇知音!
阎大钧生于1945年,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他是土生土长的湛江人,爷爷16岁时从吴川到赤坎打工,父亲阎云峰在广州湾国英小学当过教员,是岭南画派宗师赵少昂的入室弟子,也是著名的画家。阎大钧从小受艺术熏陶,热爱绘画,成年后长期从事包装装璜设计工作,作品甚丰,参加全国、省、市各级设计展,获得金银铜奖数十次。58岁起,他专注油画创作,作品多以赤坎古商埠为题材,创作了《寻找古商埠》系列作品,留住时光、留住乡愁。几年前,阎大钧和妻子随儿女移居美国,过起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
前段时间,阎大钧因思乡心切回到了家乡湛江,这一次,他准备把用剩的颜料和绘画工具打包寄到美国。这时,家里来了“不速之客”——他的老朋友朱家军带着广东茂德公集团董事长陈宇上门拜访。阎大钧家中画风古朴、风格写实、情感真挚的油画触动了两位来访者的心。这些作品,除了反映赤坎老街主题,还有雷州半岛广袤的红土地上憨厚的农民、负重的耕牛等场景,这些如同化不开的乡愁,一下子击中了陈宇的心。他随即提出请阎大钧画一幅《赤坎古商埠全卷》,并为他办一个画展。
“阎老师从58岁开始一直坚持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家乡风物,湛江人都能从他的画作中感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温暖。我从33岁开始回归家乡雷州半岛创业逐梦,用红砖青石‘创作’一件件作品,表达我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深爱,于是有了茂德公鼓城、樟树湾大酒店、足荣村手作城……尽管我和阎老师年龄相差25岁,但我们都用自己的‘黄金20年’来表达对家乡深沉的爱,都执着地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我们家乡最美最好的那一面。”陈宇说。
两位有缘人惺惺相惜,彼此成全。阎大钧和陈宇用各自的方式留住记忆、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