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覃斗镇流沙海域的“海威2号”,工作人员正在更新网络设备。 记者 张锋锋 摄
测试信号、安装室外终端……日前,记者在位于雷州覃斗镇流沙海域的“海威2号”看到,湛江移动、联通公司工作人员正忙着更新网络设备。
“这次我们的团队主要是测试优化现场的5G信号,优化后5G,上传速率能到100兆,能够将整个‘海威2号’的状态信息、视频监控等内容回传到湛江湾的渔业监控中心,助力‘海威2号’开展智能化养殖和渔业大数据分析。”湛江移动公司网络部负责人周勇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湛江移动以打造优质的5G网络为目标,在陆地上已建成粤西最大的5G网络,同时在海上目前也已建成365个海域覆盖基站,可以支撑湛江东西海岸20KM以内的海域业务需求,未来也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继续将5G延申覆盖到沿海50KM,支撑湛江大力发展海域经济的目标。
三面环海的湛江拥有广东省最长的海岸线,是广东发展海洋牧场的天然主战场。湛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金鲳鱼产区。据了解,广东移动在遂溪草潭镇海域深海网箱养殖基地的RRU由240W更换为更大功率的320W,且创新使用双RRU合并等技术,大幅增强了基地网络信号的覆盖能力,实现了超远覆盖上行增强。优化后的网络拥有信号传播损耗低、穿透能力强、覆盖面积大、组网成本低等优势,极大提升了深海网箱养殖基地的作业效率。
而从流沙港码头向“深蓝”挺进12海里的“海威2号”,广东移动率先完成了流沙港码头周边5G基站的网络优化。在此基础上,广东移动继续打造海上5G专网,采用700MHz+2.6GHz双频段协同组网,充分发挥高低频近远点上行优势,打造海域立体全覆盖领先网络。
同时,在陆基服务器侧拉通专线,依托专线传输的安全性、高效性,满足大量数据同时高速传输、实时视频监控清晰流畅、远程操作低时延快响应等需求,实现牧场可视、可检、可联动;水下鱼群行为监控流畅播放,科研机构可实时对鱼进行学习研究,及时清除养殖威胁;同时,水信息监测的高质量回传,向管理者提供了实时可统计的海水信息,为企业提高养殖质量提供了基础。
“借助科技手段,不仅可以让渔业养殖过程更加科学、准确,还可以记录鱼类的生长过程,通过鱼类全程溯源系统,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海威2号”工作人员陆圳祥介绍道,“海威2号”自动投饵、渔场监控、水质实时测量、5G数据通信等智能化养殖生产设备在5G专网的加持下均可实现高效作业。
“海威2号”在水上水下装载了更多摄像头,从4G数据通信升级为5G数据通信,增加了用于水文监测、生长监测的传感监测设备,养殖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此时,在“海威2号”平台上,平台柜体里连接传输设备、布置固定设备电缆、围绕着整个平台优化平台5g信号……逐渐,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便掩映在海上落日余晖中。
“针对‘海威2号’行架式网箱的通信需求特点,湛江联通联合湛江湾实验室组织多轮技术论证和需求分析,迅速通过岸基采用高海拔和高增益天线的NR2100网络的基站,实现‘海威2号’周边乌石外海海域超30公里以上的网络基础覆盖。”据湛江联通公司相关负责人梁世毅介绍,同时通过快速部署可跟踪式伺服系统动对动微波+5G中频基站方式,把5G基站直接部署在“海威2号”平台,这也是联合湛江湾实验室、海威集团在湛江海域的首个行架式网箱的海上移动网络基站,有效解决移动性平台基站传输稳定性问题,把“海威2号”上部署的养殖网箱水下视频、各类海洋感知终端设备获取的信息源源不断的回传到岸上的实验室渔业大数据中心和养殖企业,为海威2号和周边牧场区域提供更具优势的高带宽的5G网络覆盖和优质质量服务。近年来,湛江联通针对湛江海域特点,组织对沿海、近海、远海的多场景多频协同,构建海洋立体网络,服务海洋牧场战略。
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绘就5G时代智慧海洋的壮阔蓝图。未来,各通信公司将持续加大近海和海上网络建设力度,不断深耕网络技术创新,利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助推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赋能海洋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