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到雷州市杨家镇采访甘薯产业,青葱的甘薯园目不暇接,挖出的甘薯红彤彤沁出阵阵清香。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洪明冠介绍,杨家甘薯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很多村庄建起了“甘薯楼”。
近年来,雷州市杨家镇采取多项举措,以甘薯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振兴。其成功背后有什么秘诀?
航拍位于杨家镇的甘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的田间甘薯采收现场。
密码一:整合资源土地流转
杨家镇深化农村承包土地改革,大力推动土地流转。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流转,激发群众积极性和提高参与度,给广大群众带来切实的利益。
截至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3万余亩,其中7个村完成整建制流转。通过以上举措,为乡村产业振兴尤其是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密码二:规划布局,确定产业方向
杨家镇党委书记梁张照介绍,根据当地土壤特征,具有种植甘薯的一级红沙土、气候条件、种植基础及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杨家镇因地制宜,确定甘薯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2018年,杨家镇以帮赤塘村为试点,推广种植普薯32、香薯等优质品种312亩。同时,打造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发展“公司 + 农户”订单模式,建立种植、生产及销售一条龙的产业体系。
2019年在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杨家镇在宅湾村建设甘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区4000亩,用于甘薯新品种、新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加强甘薯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引进推广使用,用现代科技支撑甘薯产业发展,积极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全镇现已推广种植甘薯3万余亩。
雷州市甘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
密码三:打造品牌,提升影响力
30多岁新一代农人洪明冠回乡创业,他认为通过品牌进行产品定位,从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形成战略思想,才能发展得更为长远。
注册商标,是杨家镇甘薯产品踏向新生的必由之路。
“‘杨家蜜薯’的诞生,让杨家的甘薯有了自己的独特属性,在营销网络中形成了自我代码,为突破地域、时域的限制奠定了基石。 ”他成功注册了“杨家蜜薯”这个商标,是杨家甘薯成功走向市场的助推器。
密码四:线上线下齐合力
杨家镇为“杨家蜜薯”产品创新了线下渠道,开辟了线上渠道。线下渠道中,积极开展线下配货服务。推送产品至机关单位食堂、大型酒店时,积极对接,根据烹饪需求,确定各品种订单量,做好配送工作。推送产品至大中型企业时,满足企业员工福利待遇需求。推送产品至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时,致力于成为原材料供应基地。
线上渠道中,引进雷州市源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电商服务中心,配套软硬件服务与设施。记者看到,该公司规模宏大,借助淘宝、京东等平台,建立了各级营销网店,以零售带动批发,扩大市场占有率。洪明冠介绍,2022年销量达9076吨,去年过万吨。
密码五:院校合作,资源共享
杨家镇抢抓机遇,主动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合作,寻求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
梁张照介绍,省市多家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对杨家的甘薯种植产业做出了高度评价,并为杨家镇授牌“雷州市甘薯‘三品一标’省级示范区”。在技术合作上,加快甘薯新品种引进选育和优质品种繁育,为甘薯在育苗及种植期间的脱毒种苗培育、种植栽插密度、施肥、病虫防治等提供技术指导。在人才培养上,针对性加强现代农民、农业职业经纪人的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依靠人才,更好地实现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
雷州市甘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
密码六:科技引领脱毒甘薯种苗
种苗是甘薯的“芯片”。记者在杨家镇来吴村雷州市甘薯种苗组培扩繁及科技研发推广中心看到,现场正在建设连栋温室大棚,研发中心、甘薯种苗培养室进行脱毒试管苗培育,建成后,年脱毒试管苗将达到1500万株。
据悉,该镇还在土塘、后黎村建立脱毒育苗基地3000亩,育苗能力达到1.5亿株,带动农民种植脱毒甘薯3.75万亩。
密码七: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甘薯除鲜食之外,还可以用来制作甘薯粉皮、粉条,甘薯淀粉,甘薯脯、甘薯片、甘薯泥等系列休闲食品。除食用外,还可以用来制作酒精、乳酸、丙酮等化工产品。
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陈红文认为,杨家镇甘薯种植已初具规模,发展精深加业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可进一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避免甘薯产量过剩而引起滞销。这是甘薯产业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甘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有助于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向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