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记者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了解到,近来,流行性感冒多发,其中,以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较为常见。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多,市民如何做好防护?为此,记者采访了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副主任医师何啟忠。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何不同?何啟忠表示,普通感冒的主要症状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等,流感则会高烧(短时间内体温快速上升)、疼痛、疲劳乏力,全身症状更明显。
流感在冬春季发病率高,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人群密集且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更易传播。因此,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容易发生疫情。
何啟忠表示,潜伏期通常为1~7天,多为2~4天。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前驱期有乏力症状,很快出现高热(可达39℃~40℃)、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可伴或不伴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干咳、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局部症状。
“常见分型是轻型流感,但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是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肺炎型、脑膜脑炎型、心肌炎型、肌炎型等流感类型发病率较高。”何啟忠提醒,要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何啟忠表示,对症治疗可选用含有解热镇痛、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镇咳的抗感冒复合剂或中成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双酚伪麻片、美扑伪麻片、银翘解毒片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他建议,患者要多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患者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同时,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尽可能由相对固定的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甲流和乙流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全人群普遍易感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通常会出现不同型别和亚型的流感病毒共同流行,即使感染过甲流,也可能会再次感染乙流。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5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要尤为注意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