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步入坡头区坡头镇岑霞村委会伏波村,村居布局整齐、外墙精致而美观,一条飘着“三色彩带”的沥青路蜿蜒穿村而过。道路上,货车穿梭往来,两侧工厂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在生产流水线上操作着,展示着这片土地的繁荣与活力。
近年来,伏波村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因素和产业基础,积极引进并兴办企业,走上工业兴村之路。为了进一步激活村庄的经济活力,伏波村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当前,伏波村正全力打造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伏波村村口。
工厂林立 村集体年均收入超百万元
伏波村坐落于坡头镇的东北部,紧邻省道S373线,西与龙头镇相接,北与吴川市黄坡镇相邻。村口距汕湛高速坡头收费站入口处不足一公里,湛江环城高速,汕湛高速在此处交汇。从村口往里走,道路尽头的田地连绵成片,郁郁葱葱,广湛高速的高架桥在不远处如卧龙般横跨而过。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为伏波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伏波村紧抓机遇,兴办企业、走上工业强村之路。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们村大力发展工业,村里办起红砖厂、木器厂、玻璃制品厂、铁钉厂、粉笔厂等工厂,厂里配备有碾米机、锯木机等设备,以及运输船和手扶拖拉机等交通工具。”岑霞村党支部书记庞康富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有良好工业基础的伏波村近年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工业发展呈现一派火热的景象。
2023年12月,在村干部的积极联系对接下,广东浩锐电气有限公司落户伏波村。“伏波村交通便捷,经济基础好、群众素质高,有关企业落户的相关配套政策也比较完善,所以我们决定将工厂搬迁到这里来。”公司负责人陈桂誉一边帮助工人安装机械设备,一边向记者介绍道,项目从洽谈到进场施工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工厂占地面积将近两千多平方,预计今年1月底建成投产,年产值4000万元,投产后将可以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
在距离广东浩锐电气有限公司新工厂仅百米处,几名工人正在亿湛门窗公司生产车间内忙碌地进行生产。在公司负责人柯志信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亿湛门窗公司产品展示样板间,各式各样的铝合金门窗、栏杆等产品展示着其工厂的独特工艺和精湛技术。
柯志信向记者介绍,亿湛门窗公司2023年5月落户伏波村并建成投产,工厂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现拥有固定技术工人13名,在生产高峰期工人人数可达50人,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
据庞康富介绍,伏波村以承包、租赁、流转经营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将村集体或个人改造、新建的厂房租赁给企业使用,当前,村内拥有工业实体企业二十余家,涵盖了电气、铝合金加工设计、皮带制造、冷链、混凝土制造生产等领域,年租赁收入超百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伏波村里的小公园。
村民就近挣钱 户户有小车
1月中旬,在伏波村宸峰种养专业合作社番茄种植基地内,翠绿的叶片间藏着一个个诱人的番茄。有的已经熟透,红得犹如烈日下的石榴,饱满而鲜艳;有的尚在成长中,呈现出鲜亮的绿色,焕发着活力。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村家家户户除种好粮食作物外,也开始种植番茄、辣椒、青瓜、雪豆等经济作物,其中以番茄产量最多,每年总产量十几万市斤。从农历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客商隔三差五开大货车到村收购。”宸峰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雄伟介绍,自从村里发展工业后,很多村民成了工人,部分土地就被撂荒了。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村里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规划利用,李雄伟看准时机,成立专业农业合作社承包经营土地近500亩,重新规划种植结构,其中除种植伏波村的特色农作物番茄外,还种植有百香果200亩和火龙果90亩,并建设有养殖鱼塘、虾塘近200亩,实现多元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在他的带动下,目前,伏波村共成立两家专业农业合作社。
李雄伟说,在工农业协同发展的环境下,伏波村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了,“现全村共有70多台运输货车,每一户人家都住进了3层或3层以上的新楼房,家家户户有能挣钱的货车,也有了日常消费出行的小汽车,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高空俯瞰伏波村。
加速改善人居环境 乡村宜业又宜居
行走在伏波村的巷子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中。巷道干净整洁,两侧古树参天,绿意盎然,老人们在树荫下悠闲地聊天,孩子们则在巷子里欢快地玩耍,鸟语花香,处处弥漫着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据了解,伏波村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卓著,截至目前,建成面积2000平方米的生态小公园与900多平方米的文化楼,楼内设有公共电子阅览室、乒乓球室、电脑室、书法展厅、会议厅等,具备了休闲、娱乐、学习等功能,文化楼前文化广场平坦宽阔,设有平安建设等文化宣传栏,环村路和主巷道共安装路灯210盏。伏波村先后被评为“湛江市宜居村庄”“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湛江市生态示范村”和“广东省健康养生生态示范村”。
据坡头镇党委书记伍景介绍,当前正举全镇之力将伏波村打造为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伏波村的四小园建设、房屋外立面建设、伏波将军故事苑、村牌迎宾小公园等11个项目已建设完成。目前,道路“白改黑”正紧张施工中,改造后的道路将更加美观、舒适,能够极大地提升村民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