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湛江气温迎来“断崖式”下降。气温骤降,对健康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专家建议,老年人和慢病患者尤其要科学防寒过冬,降低寒冷天气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天气寒冷,老年人相对来讲体质弱、免疫力较低,因此尤其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其中头部、胸背、足部这几个部位的保暖尤为重要。”广东省名中医、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郑泽荣提醒。
寒冷天气下,由脑动脉硬化导致的并发症也进入高发期,部分中老年人若不注意防范,很容易就“中招”。一旦发生脑动脉硬化,患者会有头痛、头晕、眩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等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血管性痴呆、中风等情况。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所会,百脉相通”,静止状态不戴帽时,有相当一部分热量会从头部散失,此外,冷空气的刺激易导致血管收缩,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甚至诱发中风等脑血管病。“老年人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能盖住前额。颈部也要避免受寒,降低颈椎病、咽炎、脑血管病等的发生风险,外出最好佩戴围巾。”郑泽荣说。
“腰为肾之府”,而肾“喜温恶寒”,任督二脉的部分循行路线在胸腹,胸腹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或者诱发心肺疾病。“所以,冬季也要做好胸背保暖,避免让腰部受寒。”郑泽荣指出。
“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郑泽荣表示,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肝经、脾经、肾经都是从足部起源,且足部有许多重要的穴位,因此,数九寒天,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他建议,寒冷天气每天用热水泡脚,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摄氏度左右,同时配合按摩脚掌涌泉穴,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
近年来,“暖宝宝”、电热背心等成为不少市民的新型“御寒神器”,然而,因使用“暖宝宝”等导致低温烫伤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45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热源所引起的慢性烫伤,起初往往不易察觉,发现时皮肤已经起了水泡。大家在享受其带来的温暖的同时,也要避免使用不当造成烫伤。
专家建议,购买“暖宝宝”、电热背心、热水袋等御寒保暖产品时,要选择正规可靠的产品,使用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尤其是对于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幼儿、皮肤感觉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取暖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同一部位不要取暖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