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百千万工程”建言献策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4-01-23 20:33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记者陈彦 范子华 潘洁婷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加力提速,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湛江实施“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的目标顺利完成。当前,湛江正按照既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持续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并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省政府工作报告用了相当篇幅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画出“施工图”,引发我市的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

走好产业振兴之路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抓好乡村产业,关键是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1月14日,2024首届徐闻马拉松在徐闻县曲界镇“菠萝的海”鸣枪起跑,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名跑者汇聚中国大陆最南端,感受“致富果”菠萝一二三产业融合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深化与海南相向而行,依托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发展菠萝精深加工,不断延长菠萝加工产业链,打好菠萝‘产业牌’,对接RCEP实现菠萝出口到世界各国,再创菠萝贸易新契机,使徐闻菠萝走向质更优、价更高、品牌更响。”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徐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副站长罗映月表示,徐闻用足用好海南自贸港改革红利溢出效应和政策叠加,大力承接海南制造业加工基地、物流仓储基地等发展徐闻菠萝产业,加强粤琼两地合作,吸引大湾区人才、资源流入,借力借势推动菠萝产业发展。

除了做精“特”字文章,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也是代表们关注的重点。

省人大代表、湛江市恒润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计划与进度控制部生产计划主管王碧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大有前途。她建议,结合“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居、游、养、娱”为重点,将生态资源、生态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打造集田园风光、山水气息、人文特色、非遗传承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田园综合体、乡村休闲旅游区(点),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广东省各地都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充满魅力的农业公园。”王碧云建议,高标准创建一批省级或市级示范性农业公园,开发“生态+研学”,打造一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靓丽名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增效。

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全程长1675公里,全程涉海,如同一条蓝色的丝带,将全省14个沿海城市90个景点串联在一起。王碧云建议,将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沿线配套设施延伸到周围乡村旅游重点村,实行旅游景区和周围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保留原始自然的气息,开发集观光、娱乐、民俗劳作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活动,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带,着力培育一批文旅名镇、特色精品村、网红打卡点。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水是民生之本、生态之基、乡村之魂,农村供水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民生期待。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乡村补短板工程”“推动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提升至87%”,这让代表们心潮澎湃。省人大代表、湛江市赤坎区东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谢晓恒积极向大会建言献策,呼吁支持湛江市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

谢晓恒认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而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刻不容缓。

2022年以来,湛江市积极谋划、高位推进,分步规划实施了坡头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14个规模化供水项目建设,并组织编制了《湛江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

“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健康安全和切身利益,这项工作迫切需要扎实有序推进。”为此,她建议能够在湛江市等粤东西北地区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上给予资金方面的优先支持,加快改造提升农村供水设施,推动实施“一户一表、抄表到户”供水模式,彻底改变因原有供水设施因老化、渗漏导致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等的状况,让村民体验足不出户便可办理水费缴费的便捷服务。

要建设焕然一新的县镇村,除了基础设施等硬件上的配套之外,还需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如何解锁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激活“百千万工程”新动能,成为代表们关注的话题。

在省人大代表、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仓储分公司运行三组组长张锦看来,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乡村人才队伍是“百千万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应不断健全多层次乡村人才政策体系,引导激励各类人才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同时,完善高质量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系统培育“懂农业、爱农民、爱农业”的乡村振兴人才,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乡村“三农”带头人和“新农人”等。

“农村本土人才是农村群众身边的榜样,有与家乡群众比较亲近的天然优势,容易得到乡亲的欢迎和信任。”为此,他呼吁建立健全有利于回流的农村本土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本土人才回流,建立农村本土人才储备库,发挥回流的农村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激活“镇能量”

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域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资源要素向城市净流出的情况仍存在,镇域依旧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

在前期调研中,住湛省政协委员陈冰湖发现,省内不少镇仍缺乏独特的产业特色和发展优势,这使得镇域经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难以脱颖而出。

如何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陈冰湖建议,省内各镇街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和挖掘特色产业,甚至可以适度超前探索。同时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突出发展一批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未来潜力较大的中心镇;鼓励毗邻地区专业镇特色镇联动发展,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跨区域合作;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分类发展创新创意、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类特色镇。

“以佛山为例,建设‘千亿镇街’是佛山地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我们可以持续打造各种特色小镇,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打造一批辨识度高、别具特色的网红地、打卡点。”

在陈冰湖看来,除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进群入圈”无疑也是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抓手。“即参与大湾区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陈冰湖建议,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

她认为,广东省可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与联动,共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同时,可强化与邻近地区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配套等方面的合作,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编辑:岑川
值班主任:黄梦秋
值班编委:郑时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