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冬日正午,我们走进了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雷州市纪家镇周家村。该村明、清时期功名者众、富者多、人丁兴旺而名噪一时。
村庄位于纪家镇的西南端,于明朝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从遂溪县建新镇土扎村迁居于此,以姓为村,命名周家村。距离雷州半岛最早发现人类居住地带的遂溪县江洪镇鲤鱼墩贝丘遗址不足10公里。
周家村三面环岭,绿树掩映,村前村后各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流,山环水抱,人杰地灵。
建筑精美的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美轮美奂
周家村干部周宜吉告诉记者,周家村有不少清朝时期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历史沉淀厚实。
现存周斯行后代所建的6座古宅中,其中“奉政第”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堪称古宅精华,远近闻名,现在许多慕名前来参观的游人都乐意称它为“周家大院”。
穿过古老狭长的道村道,奉政第的大门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但见大门挺拔高耸,门顶檐瓦飞翘,青砖苔痕,雕梁画栋,甬道通幽,墙上镶嵌着灰雕及室内的木浮雕、镂空雕,工艺之精,艺术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奉政第大门挺拔高耸,门顶檐瓦飞翘。
周家大院整个外观呈方形楼状,全是砖石砌起的大墙,高达7米。大墙里高处设有1.2米宽的“走马路”和32个炮眼,四角建有炮楼,每座炮楼也设有炮眼与望风口。当时,炮楼与炮楼之间还设有2米高的栏杆和铁丝网,极其雄伟森严。宅院的大门横挂“奉政第”3个大字,两边对联是“奉公守法,正纪正人”。大门口的上壁画有飞龙翔凤及雄鹰、熊猫和名贵花草树木,两端画有双手捧着“福禄寿”3字牌的金童玉女,形象生动逼真。
大院内地面用大青石或青砖铺就,厢房之间都有长廊相隔和拱门相通,廊道由大青石条、石板和青砖铺砌,长廊笔直狭长,清静幽深,形成迂回环抱之势。通过圆形拱门,向正面走是二大门,二大门口上有“和乐”两字,其联是“和以处众,乐在其中”。
纵观整个周家大院,瓦房36间,其中客厅4间,天井9个,饮用水井1口,各厅之间左右有走廊连接,形成“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体现“四方聚财”的民间建筑理念。周宜吉告诉记者,即使是连续下了几天几夜的大暴雨,从未受浸。
屋内墙上绘有山水花鸟壁画,屋顶鸟兽形檐角高翘,整幢建筑别有风韵和情趣,体现出周家的庄严气派与书香门第的诗风书韵。
据载,奉政第乃是周启猷、周启丰兄弟所建。其父周斯行,乃清朝国学生出身,被诰封为“奉政大夫”、“恩进士”。“奉政第”因他次子、三子纪念其官衔起名。周斯行育有三子,长子启宇,次子启献,三子启丰,清光绪年间人。启宇是国学生,很有才气。其子嘉会任都闲府衔,善理政,得民心。启猷和次子嘉琼都任过广西同知。他们父子在任期间都把政务理得井井有条。启丰天性聪颖,博览群书,人称有“五车学”。
据悉,当时恰逢乱世,盗贼四起,村民们常常被扰得惶惶不安。周启猷、周启丰兄弟为让家人和乡亲们防御盗贼,安心生活生产,特地筹集7万多个大银建起奉政第这座“豪宅”。该宅自1891年起动工至1894年止,历经3年6个月才竣工。总建筑面积达 1800 多平方米。
善庆大院,建于清朝,距今也有400多年的历史,如今主体建筑还保存得比较完整。还有仁里大院、文园大院、笃庆大院、善居大院、杏花园、昇恒大院、履祥民居等,这些民居建筑年代久远,近年也作了部分的修缮。
记者发现,周家村所有古民居的屋脊两端高高翘起,屋檐下塑有莲花或金鱼形式的水槽,或镂雕各种各样的花虫鸟兽等精美图案,或配鲜花行水流云,或雕绘麒麟、青松、丹鹤、花鹿等神兽异物图案打底,雕梁画栋,色彩斑斓,多姿多彩,鬼斧神工!
周家大院内景。
打造具有纪家特色的文旅线路
在周家村古宅,记者发现还有后人住在古宅。“这里随便一块木雕都有人愿意出价不菲,假如我不在这里守护,怎么对得起老祖宗!”古宅后人周伯伯说道。“我们希望古宅修缮能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
雷州市雷祖祠文物保护管理所原所长,现任纪家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谢元卿说,周家村古建筑规模气势恢宏、设计独特、造型精美,颇具岭南古建筑特色,闻名粤西。“纪家镇是文化大镇,又属于环北部湾经济圈城市群,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他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对周家村的古宒加强保护,修缮和适度开发。
周家大院高墙如波浪翻滚。
“周家古民居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造的,加大对古民居挖掘和保护力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纪家镇党委书记陈冠锋介绍,周家村是国家第二批公布的”传统村落”共保留有古民居8座,有奉政第,善庆民居,恒升民居等,其每座建筑历史悠久,建筑技艺独特,高屋建瓴,门廉,风火墙,屋翘,犀头博古,精雕细塑,工艺精美,具有丰富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人研究雷州半岛民居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告诉记者,下一步纪家镇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对周家古民居的修复和保护,并依托雷州市西海岸滨海旅游规划区,挖掘整合周家古民居、北仔盘龙滩、上郎农会旧址、公益北宋古瓦窟、房高村古墓群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具有鲜明纪家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
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