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打造文化高地,促进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目前,随着“南方小土豆”“广西砂糖橘”“云南野生菌”的走红,各地文旅纷纷行动,拉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湛江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三化三大”发展思路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推进大文旅开发作为其中的重要抓手,正当其时。
推动湛江文旅融合发展符合当前我国旅游发展的整体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高的需求。中国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强调了将整个区域作为旅游的目的地进行打造,从单纯的景区经济转为综合目的地产业经济;另一方面,旅游向跨界融合发展,旅游产业通过与健康、文化、生态、养生、体育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形成健康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以及体育旅游等融合业态。其中,文化旅游便是旅游跨界融合的重点,二十大报告也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把文化作为核心、旅游作为载体,通过旅游充分发挥文化的价值、通过文化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诗”和“远方”的结合。
湛江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霞山、赤坎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建筑保留较好;东海岛人龙舞、遂溪醒狮、雷州石狗以及吴川飘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湛江生蚝、白切鸡等美食声名远扬,美食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发展大文旅有利于湛江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提高城市知名度,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湛江的发展优势,打造湛江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湛江整体文旅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旅游景区数量与品质持续升级、旅游住宿品质逐步提升、文旅商品品类不断丰富,但目前仍存在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挖掘不够、全域旅游建设并未融入文化旅游特色、文旅产业整体水平不高、未能很好结合全域旅游进行发展以及文旅产业链延伸不足、创新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湛江大文旅发展:
第一,树立大文旅发展理念,做好文旅融合顶层设计。一是规划先行引领融合。通过具有前瞻性的规划为全域旅游和文旅产业的融合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二是统筹整合文旅资源,根据湛江不同文化特色进行文旅资源整合,设计不同文化旅游线路,如雷州半岛文化游、滨海文化游、红树林生态文化游等。三是以文旅大项目为抓手,推进湛江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并在项目引领下完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旅游设施。
第二,深入挖掘湛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围绕文化核心价值进行展开和延伸,充分挖掘湛江特色文化要素,将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一是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重点推进赤坎古商埠及霞山的历史文化街区、麻章铁耙旧县文化片区以及雷州古骑楼街等项目的改造提升。二是厚植红色文化、滨海文化及红树林文化,打造红色经典、蓝色休闲、绿色生态等旅游品牌。三是活化利用非遗文化,丰富非遗旅游产品,培育特色旅游线路。四是以博物馆、文化馆作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激发人们对湛江本地文化的兴趣。
第三,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将文化要素充分融入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交通等各方面的设施服务当中,让文化“无处不在”。在住宿方面,可打造具有湛江本地文化特色的住宿设施,如滨海文化特色民宿、古商埠特色民宿等。在餐饮方面,对湛江本身所具有的美食文化进行提炼升华,打造具有湛江本地美食文化特色的餐饮一条街。在娱乐方面,结合当前热门的体验、休闲等娱乐业态,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或非遗文化特色的文旅体验产品。在购物方面,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开发特色文创商品。在交通方面,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并完善相应公共交通和道路,也可根据当地文化对公共交通工具进行修饰。
第四,创新文旅发展形式,延伸文旅产业链。一是创新方式。将沉浸式、体验式等新形式旅游方式与赤坎古商埠文化、滨海文化等进行结合,增强游客体验。二是强化宣传。加强节庆活动宣传,打造网红景点,通过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加大网络热度等等。三是打造产品。打造IP、文创商品等特色文旅产品,如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旅IP,并通过IP打造系列产品,营造湛江文旅的品牌形象,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创商品。四是完善管理。旅游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运营管理机制和人才队伍,包括注重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育,引入优质机构进行管理、做好文旅项目的运营管理等。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将文旅范围扩展,从而更好地推动大文旅发展。
湛江日报、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