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国范:

开展湛江蚝优异种质精准挖掘与创制

2024-02-20 12:06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记者张永幸 图/记者刘冀城

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国范。

“2024年作为蚝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开局之年,全院人员将抓住国家以及湛江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种业的大好机遇,在市科学局和湛江湾实验室的领导下,开展湛江蚝优异种质精准挖掘与创制。”展望新一年,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国范信心满满。

湛江历来是全国知名生蚝产区,2022年生蚝养殖面积约11万亩,产量 28万多吨,形成了近百亿的产业链。然而,湛江蚝产业存在着大而不强、产业风险较大的共性问题,以及地区性问题。如何推动湛江生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张国范表示,这需要在种业、养殖模式、疾病防控、加工、饲料、装备、品牌建设等各个产业链条全面提升。

良种是推动湛江生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据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在各种因素对促进养殖业的贡献率中,良种对养殖业生产贡献率居各因素之首,是水产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和关键因素。历史上湛江养殖品种相对单一、面对新环境存在适应性不足、抗风险能力差、产业规模难以扩大等种业问题,制约着湛江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张国范说,从远期来看,持续开展湛江特色优异生蚝种质的挖掘,创造出新的向深远海扩展、品种多样化、优势互补的新种质,实现种业振兴,是确保湛江蚝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现有“官渡蚝”等本地白蚝品种的基础上,我市将大力发展“广福1号”“前沿2号”等新种质。“广福1号”与“白蚝”同属河口种,体型较大,但比“白蚝”耐高盐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经过持续的改良,其优良壳型有望打造成为与法国知名品牌“贝隆”齐名的“湛江红蚝”。

“前沿2号”是适合湛江地区的三倍体新品种,三倍体新品种是目前全国生蚝产业的底盘品种,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与种业龙头企业前沿种业联合打造本地种“白蚝”的三倍体产业,目前“白蚝”三倍体已经进入局部测试阶段,有望在两年内实现产业化应用。

面对普遍存在的环境胁迫性批量死亡以及我国特有的“饥饿消瘦综合征”导致的海上育肥难等问题,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全面打造基于“良种良技良境”理念的规范养殖模式。研究院已启动陆基化育肥技术,以期解决全国性生蚝海上育肥难、产品难达标的行业卡点问题。

“湛江蚝产业要做到生态严要求、扩规不盲目、生产有标准,以质量保障供给,实现从重产量向重品质的转变。”张国范说,针对批量死亡等养殖风险问题,加强生蚝育苗、中培、养成、育肥等环节的疾病防控,逐步建立生蚝健康状态与环境指标监控与保障体系以及生蚝养殖风险预警预报技术体系。

在品牌建设方面,不同形式的学术、经济与产业论坛将提升湛江蚝行业影响力和号召力;挖掘生蚝文化与旅游价值,与专业传媒机构合作举办不同形式的生蚝相关文化产业活动。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拟定今年4月举办“第三届牡蛎产业国际高峰论坛(湛江)”,助力湛江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国际性蚝都。

张国范建议我市继续积极开展荣誉争创工作,争取在养殖、加工、生态、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等多个方面得到国际专业认证。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相信能够提升湛江生蚝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他建议,构建生蚝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给每一件生蚝产品设定唯一的防伪标签,通过生蚝协会官网查询或手机等设备扫描二维码,查询生蚝身份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认定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这将为保护湛江生蚝品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黄梦秋
值班编委:梁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