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雷州青桐村:文武双全 建筑精美

2024-02-27 16:44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记者钟邦国 通讯员李广用 吴润泽 图/记者张锋锋 视频/记者张锋锋 钟邦国

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坐落于雷州半岛腹地的青桐洋盆地,背靠鹰峰岭。村庄被青山环抱,桐树苍翠茂盛,因而得名青桐村。该村始建于明隆庆年间,迄今有四百多年历史。近日,记者走进青桐村。

青桐村毗邻鹰峰岭。

重文尚武科名者众

青桐村山明水秀,人杰地灵,自古至今尊师重教。明清代起,村里多设乡学蒙学书塾,传承先祖崇文好学之风,以至村中多为书香门第,人才辈出。据青桐村委会干部介绍,数百年来,青桐洋村的子弟勤学苦读,许多人考取功名,多位学子读书从政。

历史上青桐村曾出现“一门两进士,六世三乡贤”。该村有科名者134人,出仕者83人。根据清朝宣统三年修《徐闻县志》记录,青桐村获取秀才以上科名者有40多人。

尚武也是青桐的传统。村民喜爱武术,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代嘉庆年间创办的青桐武术团,是雷州半岛最早的民间武术社团之一。青桐村尚武世代相传,形成很多独门绝活,声名鹊起。民国时期,青桐村的武师曾四处开馆授徒,设擂台邀请武林高手前来竞技,传承武术精神。现今,青桐武术方兴未艾。

据村干部介绍,在尚武精神的熏陶和激励下,青桐村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在继承传统,为农村的文化体育事业做出有益的贡献。

精美建筑饮誉雷琼

青桐村贤达名流回归故里后,纷纷将家宅定居在青桐村。现还保存着宏伟的祠堂、民居等古建筑达30多座。如:刚栗公祠、吴简公祠、端方公祠、进士第、怀仁里等,其数量多、规模大、工艺精美,既有岭南宗祠的经典,又独具自己的精致和风格。

青桐村刚栗公祠与吴简公祠规模宏大。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刚栗公祠与吴简公祠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建筑面积达2400平方米,规模宏大,历经三年建成。

该祠堂四面是高高的围墙,整体为青石块木结构建筑,硬山顶,四合院式布局。四进、五厅、七天井、一亭、三楼,共有房屋20多间。木斗拱,瓦屋面顶,四面还有木雕等装饰,花卉灰塑,流光溢彩、栩栩如生。门额柱顶的花卉灰塑,尺幅之内,景画气象万千,情趣盎然。祠堂殿厅阁的前额和梁头柱尾上的木雕装饰,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祠堂上进前院墙用青石砌就,不需灰浆黏合,里面点火,外面透不出一丝亮光,工艺精美。

进士第。

进士第,建于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建筑占地面积250平方米,是清朝乾隆恩科进士吴培超住宅。砖墙,瓦顶,木结构,四合院布局。“进士第”虽然外墙斑斑驳驳,但其门楼顶额“进士第”三个温润遒劲的大字格外醒目。现今,进士后人仍居住在那里。

怀仁里民居。

在众多各具特色古民宅中,最具气派莫过于“怀仁里”了。怀仁里,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筑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整体为青石红砖木结构瓦顶建筑。回形布局,大院套四小院,恢宏大气中透出玲珑别致。小院与小院之间,廊庑回环相通。该豪宅外表沉雄稳健,内中四小院对称排列,在严谨中透出玲珑。

放眼望去,我们从现存的青桐村一幢幢明清大宅、祠堂、古民居中还隐约可以看到当年青桐村的规模与气派。

打造综合性旅游文化产业园区

青桐村先后被评为雷州市革命老区、雷州市特色文化村、湛江市特色文化村。该村凭借保存着清代宏伟的祠堂和连片的古民居,2013年获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称号。青桐村干部告诉记者,青桐村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青桐洋上,毗邻鹰峰岭,旅游资源丰富。希望相关部门深挖青桐村的历史,充分利用资源,推出具有特色的文旅线路。

英利镇党委书记许海波介绍,将进一步深挖青桐、昌竹、武寮等古村落文化为内涵的旅游特色,整合全域特色优势资源,重点建设青桐洋“环‘菠萝的海’农业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圈”,奋力将英利建成一个以热带水果加工产业为核心、以观光旅游业为依托的综合性旅游文化产业园区。

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徐卫民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编委:郑时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