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让科普“大餐”对上公众“胃口”

2024-03-19 09:0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陈天心

3月16日,湛江钢铁发布了《生动讲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科普文章,向广大网友深入浅出地介绍一颗铁矿石如何“变身”钢制品的“神奇之旅”。(3月18日《湛江日报》)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科普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营造科创氛围的关键点,没有科学的普及,就没有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没有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科技创新就缺乏肥沃的社会土壤。尤其是对于致力推动“四绿一蓝”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湛江而言,做好科普工作,更是提升民众支持度、获得感的关键所在。

3月16日,湛江钢铁发布科普文章《生动讲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以“铁矿石先生”的第一视角,讲述了“原料—烧结—高炉—炼钢—热厚—冷轧—物流”等工序的全过程,生动刻画了从铁矿石到钢制品的“神奇之旅”。为了让民众更容易弄懂工序特点,还特意创作了“口诀”帮助理解。比如将高炉工序描述为“老火煲靓汤”,热厚工序则是“用好擀面杖”。把握“有意义”与“有意思”之间的平衡点,让科普产品内容专业化、场景视觉化、表达趣味化,不但让大众真正读懂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还拉近了市民与钢厂之间的距离。这些科普的巧妙手法,是值得推广学习的。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许多新的科技名词、概念层出不穷,也让一些“伪科学”时不时蹭热点,蛊惑人心,骗人钱财。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技前沿热点问题、远离“伪科学”,就需要科普在科技和公众之间架起一把梯子。其中关键,是要让科普“大餐”对上公众“胃口”。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工业企业的相关报道专有名词多,看似“高大上”,实则读不懂。这些业内人士眼中可能是“大餐”的科普文章,对于公众而言,却是实打实的“鸡肋”。根据公众的不同兴趣点和个性化需求,创新形式与载体,让科普更有趣味、更有意思,才能真正回答好人们心中的“十万个为什么”,让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个重要突破口是短视频平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发布在微信公众号的科普文章《生动讲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引起网友关注,就是一个好的趋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唯流量论”的恶意裹挟。“三分钟带你了解一个医学小知识”“辐射有多可怕”“防脱发必看”……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迅猛发展,泛知识类科普成为了新的内容风口。但是,在“流量至上”“点击量为尊”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视频内容看似具有科普性,实则是披着科普外壳的娱乐性产物,内容“跑偏”。另一边厢,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流量越大,网页的点击量、视频的浏览量越高,内容的可信度就会越高——这类情况同样值得反思。

做科普,拼的不是科普内容“高大上”,而是公众的接受度。科普“大餐”只有真正对上公众“胃口”,才能让大家想看、爱看、看得懂。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黄梦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5月2日起“搬家”——市民就诊别跑错了
  • 美好生活 逐梦赤坎!“五一”假期文旅活动“花样”翻新
  • 廉江市推出系列主题活动  带你沉浸式玩转“五月廉江”
  • 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行动
  • 雷州:加快挖掘新质生产力 开启能源产业新篇章
  • 吴川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精彩上演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