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扩大AED急救技能培训覆盖面

2024-03-19 15:56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沈峰

3月15日,市民政局、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和市慈善会联合举办自动体外除颤仪器(AED)启动仪式。(据3月17日《湛江日报》)

医学科学证明,在心脏骤停的4分钟内,使用AED电击除颤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能够大大提高挽救生命的机率。然而,包括湛江,在很多地方,公众对AED的认知水平不高,不会使用、不敢使用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目前大众对于急救知识认知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ED的推进开展。如很多人认为心脏骤停这毕竟是偶然事件,跟自己没关系,急救意识淡薄,没有参与过相关培训;还有的人就算接受过正规培训,但是没有巩固培训知识,遇到突发情况仍无法操作。

显然,设备配置不足、急救知识普及度不高、施救者心存顾虑等因素,都是推广AED所面临的障碍。如果说AED是挽救生命的利器,健全的急救体系则是覆盖更广泛的保护网。在这张网上,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只有人人都有救人能力,人人才有获救机会”。就此而言,各地在公共场合配置AED的同时,还需要长期开展包括心肺复苏术、心脏除颤器使用等急救知识培训,像普及使用灭火器一样普及AED操作应用,让更多的市民会用使用AED,提升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和市民群众应急救护的意识和能力。

从现实需要来看,急救应该成为每个人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这就要加大对普通公民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扩大急救技能培训覆盖面,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在发达国家,接受过基本急救技术培训的民众被称为“第一急救员”。因为不管任何意外发生,第一个到达现场的不一定是医护人员,可能是市民,可能是消防队员,也可能是警察。危急时刻单纯等待医疗救护人员到场施救,很可能会使伤病人员失去救治的希望。

此外,还应保护救助人的救人意愿。其实,民法典已作出了“免责”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现实中,有关部门和机构也应当积极褒奖见义勇为行为、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努力打消救助人的疑虑。总之,继续增加和优化公共场所AED的配置很重要,着力解决不会用、不敢用等问题同样重要。“人人皆可急救,人人皆愿救人,人人皆敢救人”,才能确保危急时刻,AED能在最短时间内被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增加挽救生命的几率。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黄梦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心动公交站”亮相港城 打造湛江文旅新名片
  • 雷高镇扶柳村:“一心五组团”构建乡村振兴新典范
  • 湛江经开区举行大型招聘会
  • 徐闻干部职工喜迎“五一”  “趣”享运动
  • 赤坎区开展宣教活动
  • 美好生活 逐梦赤坎!“五一”假期文旅活动“花样”翻新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