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记者走访南三青蟹生态养殖品牌基地

探索“蟹林共生”新模式

2024-04-16 22:00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记者张永幸 图/记者张锋锋

在南三岛,“红树林—贻贝—青蟹”养殖生态系统正在形成。这种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既能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还能让养殖户守着红树林有饭吃。

4月16日,记者来到南三邓屋村的海边养殖基地,远处鹭洲大桥的主桥墩巍然耸立,蜿蜒的南三河朝着大海流淌,咸淡水交融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养殖户沿着河沟和红树林周边“种植”贻贝种苗,过一段时间后就能收获贻贝。

位于邓屋村海边的南三青蟹生态养殖品牌基地(伟健家庭农场)成立于 2013 年,目前正在开展工业化、规模化升级, 发展红树林-贻贝-青蟹生态循环健康养殖,围绕红树林生态循环 系统,探索“蟹林共生”新模式。

据了解,红树林的根系能够过滤污染物,改善水质,降低水产品病害率,从而提升水产品品质。其枯枝落叶沉积到土壤分解后,还能为鱼虾蟹、贝类提供天然饵料,节约养殖成本。

刚出塘的南三青蟹十分生猛。

以地产 探索“蟹林共生”新模式

“养殖也是一种保护。”从2022年开始,基地负责人陈伟开始往自己的鱼塘、虾塘里放养蟹苗,但这种粗放的混养模式,青蟹“亩产”不足百斤。因为没有循环水,青蟹容易感染细菌,脱壳时又被鱼虾攻击,长大了还会自相残杀,甚至打洞跑了。

直到去年底,在专家技术指导下,陈伟的养蟹模式才得以升级——青蟹从露天的虾塘鱼塘搬进来每间100多平方米、有棚遮雨保温的“小居室”。

基地利用南三海陆交界处的独特湿地优势,围绕红树林生态循环系统,用足用好本地丰富的红树林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青蟹产品,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动物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忡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 院校开展青蟹棚舍高效养殖技术、青蟹、贻贝种苗培育,与天然饵料应用技术以及人工培育红树林技术,探索蟹林共生新模式,创新打造以“红树林-贻贝-青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促进青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018 年,鹭洲岛牌青蟹获湛江“东盟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农产品金奖,2021 年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2 年农场被评为广东省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工作人员正在收获南三青蟹。

以产增收 构建“农社共赢”新机制

结合青蟹耐低温、耐潮湿能力强的特性,该基地以标准化生产方式,全面推行养殖高利润与美味鲜甜并存的青蟹产品,推动鲜活青蟹产品商圈全国性覆盖,有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农场以合作社形式与周边 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不断吸纳各方面的人才,群策群力,不断延伸青蟹养殖产业链前后环节,培育发展养殖技术研发试验、产品培育、农业电商直播等,带动产品示范推广和应用,有效推动产品标准化生产,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

通过推行“农场 +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农场积极参与南三镇 14 个村乡村振兴工作,为农民无偿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上百户养殖户脱贫致富。

南三青蟹。

以产促旅 发展“农旅共进”新业态

在规模化升级改造过程中,农场锚定以“一对蟹、一篓鱼”现代精品农业发展定位, 打造青蟹主题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下一步,基地将围绕农业发展、生态保护与都市消费需求,以“农产品+农家休闲体验”的形式,拓展开发观 光休闲、垂钓采摘体验、科普教育、商务研学、主题餐饮住宿等功能,规划形成“池-街-营-园-场”五大功能区,打造集生态养殖、田园商务、农业休闲和自然教育于一体的南三青蟹生态养殖品牌基地。

同时,结合青蟹捕捞、赏味等时节策划主题节事活动,开展网红打卡田园休闲街墙、主题雕塑、节庆等活动,搭建起一条养殖、观光、捕捞、交易、加工、品尝的“舌尖产业链”,打造集农业、旅游、文化一体融合发展的自然研学田园休旅创新旗舰。


编辑:岑川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编委:梁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坡头民警进校园宣传防溺水知识
  • 《红树林深处的灯塔》“五一”假期在湛公演
  • 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研发基地一期工程项目斩获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最高荣誉
  • 徐闻举行防风防汛应急演练
  • 湛江经开区“平安宣讲队”正式启动
  • 甜美遂溪 共赴一场“甜蜜蜜”之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