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英歌舞巧用社交平台创建融合品牌火出圈, 引起湛江民俗专家学者深思:

古老艺术“年轻化” 打造更多湛江爆款文化项目

2024-04-30 15:37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记者刘金凤 图/记者张锋锋(除署名外)

傩舞表演。

明天,“五一”假期模式开启,湛江日报社汽车美食嘉年华即将举办。在这场欢乐的活动中,潮汕英歌舞将现场展演。记者了解到,这并不是潮汕英歌舞首次来到湛江。正月里,它亮相赤坎百姓村民俗文化大巡游,画着花脸的“梁山好汉”手执双短棒,在锣鼓声中边吆喝边翻转叩击双棒,腾挪跳跃,气势磅礴,精彩的表演震撼了所有围观者。随后,英歌舞又分别亮相“鼎能”非遗民俗文化节和遂溪东山园村年例民俗巡游等,所到之处圈粉无数。

沈塘人龙舞亮相第七届南宁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

这项古老的“非遗”文化为啥近两年能火出圈,收获一波又一波的热度与流量?它的“走红”对湛江非遗文化有什么借鉴意义?日前,记者采访多方,深入探究。

英歌队。  记者 刘冀城 摄

英歌舞:从网红到网红经济

英歌舞的角色取材于《水浒传》梁山好汉,普遍流传的说法是107名水浒英雄为了营救卢俊义,化装成民间艺人攻打大名府,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行进队列。英歌舞就是将这一行进过程以艺术化的手法呈现出来。它将戏剧、舞蹈、武术糅于一体,步法、身法、槌法与阵法独特,舞姿刚劲雄浑、粗犷奔放,气势威武,力与美完美融合,被称为“中华战舞”或“中华街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普宁、揭阳、惠来、潮阳、陆丰、潮州及福建省的漳州地区,每年春节前后是演出高峰。

英歌舞民间流传了数百年,以前多局限于当地。但在2023年春节期间,一段短视频把它“带火”了。视频里,潮汕青年在街头跳英歌舞,热情奔放、洒脱阳刚、催人奋发。这个视频被大量转载,仅原视频点击量就将近两亿次。英歌舞大火,商演机会大幅增加。2024年,英歌舞“舞”到了英国伦敦,所到之处,华人华侨和海外友人闻声而至,十分热闹。社交平台上,“伦敦刮起英歌舞风”的消息刷屏。英歌舞俨然成了龙年春节的“网红”。今年湛江市民看到的英歌舞,也是网红的外溢效应。

当地政府及时借助英歌舞的“网红效应”,大力挖掘年轻消费群体市场。比如英歌舞与潮汕功夫茶相结合的珐琅彩“英歌烧”,一个烧水壶可以卖到几百上千元;“英歌魂”奶茶店从2019年创店开始,仅3年时间规模就扩张至150家,门店也从普宁开到了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城市。创始人张振洪希望通过饮品方式让“非遗”年轻化,把“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年轻人的生活中,通过消费带动非遗文化走出去,打破区域限制。

吴川飘色。

随着高铁开通,交通不断完善,湛江与潮汕之间的商旅往来频繁,去年就有湛江市民为了看英歌舞专程去潮汕地区旅行,并为当地围绕“英歌”文化打造核心概念的做法点赞:“一场‘非遗’表演带动一座城的旅行,喝一杯奶茶品味当地非遗文化。这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互赋能,让‘非遗’文化得到高质量发展。”

如今,英歌舞不仅仅是成为了网红,还抓住了机会大力发展“网红经济”。

醒狮表演。

传统文化采用现代表达  让湛江“非遗”更火

新时代新平台,人人皆是传播者,潮汕英歌舞、福建“簪花”、甘肃社火以及河南卫视系列传统文化的演绎……不少传统民俗在互联网上走红,不仅带火了当地旅游,也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现了特色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英歌舞的火出圈,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与创新性转化。一大群活力四溢的年轻人边走边跳边呐喊,这种活力奋发的精气神,加上他们身上色彩鲜艳的衣着和戏剧妆容都让人耳目一新。

 “舞鹰雄”表演。

“湛江也有类似的战舞,那就是徐闻的阵式藤牌功班舞。”民俗专家朱卫国说。藤牌功班舞起源于古代军中的盾牌战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中的“藤牌总说”被视为源头,由将士抗御外来海盗倭寇战操演变为一种功防性阵式战术舞蹈。这种军演战舞古代流行于江西、浙江、福建,现仅在浙江义乌、金华等地流传。广东地区只有徐闻迈陈镇东莞村保留了这一舞蹈。这种战舞步法采用武术的马步、弓步、卧步、跳步,其阵法有长龙阵、十字阵、八卦阵、两军对垒破阵、相对刺击打等,动作变化多端,粗犷、强烈,鼓点击乐,气势恢宏,再现了古代军民演练、格斗、行兵布阵的场面,堪比潮汕的英歌舞。

“同是历史悠久的战舞,潮汕英歌舞在当地已经普及,连几岁的小孩都舞得很起劲。基层的民间团队也很多,据说潮汕地区能表演的英歌舞队伍就有三四百支,反观徐闻的阵式藤牌功班舞却深锁一村,静守闺门。如果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其进行编排、提升、转化,推动功班舞走出去、展雄姿,扬豪气、侠气、志气。”朱卫国说。

北坡游鱼。

民俗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在此过程中被赋予了时代审美、时代精神和时代表达。以参加南宁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的沈塘人龙舞为例,表演者的脸上都化着傩妆,增加神秘感;身上系着蒲草围裙,更具特色也更美观。傩舞和蒲草编织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这两种元素融入到人龙舞中,也增加了文化内涵。

湛江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黎明说:“湛江的民俗和非遗资源丰富,具有爆红、出圈潜力的项目比较多,在我眼中大概有三十多项,它们和英歌舞一样集多种艺术于一体,表演氛围热闹欢乐,让人觉得亲切,富有正能量。”比如大家经常在舞台艺术、影视作品、电视广告和节庆活动中看到的醒狮,还有人龙舞、飘色、舞鹰雄、木偶戏、傩舞等,通过艺术化舞台化数字化的融合而“活起来”,登上新的展演舞台、以网络形象向年轻人与广大观众展现,探索“互联网+非遗文化”的手段方式,从“面对面”转向“屏对屏”,从“演出时代”转向“演播时代”,运用专业化、数字化赋能,让湛江“非遗”更火,走得更远!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苏碧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首航!湛江钢铁—越南海防国际班轮航线开通
  • 霞山区举办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
  • 港城大花萱草绽放
  • 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集中展出2024届毕业创作作品
  • 我市家庭教育宣传月启动
  • 徐闻: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绿意葱茏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