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的灯光让“鹅街”变得熠熠生辉,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看“遇见鹅街”光影秀、喝鹅汤吃鹅肉、赏文创品美食、观黄砖骑楼……端午假期,廉江“鹅街”迎来新一轮旅游热潮,现场游人如织,人头攒动,共享美食文化的多彩魅力。一家家飘香四溢的鹅饭店,正敞开大门,迎五湖四海宾朋。
每当华灯初上,各色霓虹一一点亮,流光溢彩,让“鹅街”变得熠熠生辉,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寻味美食。据不完全统计,开街一周,廉江“鹅街”迎来市民游客破13万人次。去年以来,廉江秉承修旧如旧、加固翻新的原则,对“鹅街”进行全面改造升级,重塑老街昔日繁华,推动“鹅街”成为廉江“美食+文旅商”融合新高地、城市打卡新地标、传统文化新品牌。
游客们在这里尽情感受浓浓的骑楼古韵和袅袅“烟火气”。
修旧如旧 重塑老街烟火记忆
“廉江味道千千万,至简至味是鹅饭!”老一辈廉江人的口头禅,深藏在人们的记忆中。坐落在廉江市中心的南街有700余年历史,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老街区。其中,南街北段聚集多家老字号鹅饭店,俗称“鹅街”。
多年来,“鹅街”的鹅饭店经营有道,深得新老廉江人的喜爱,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前来一饱口福。据了解,从民国时期起,南街就兴起了鹅饭。此后,这里流传着一代代年轻人艰苦创业的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一位被称为“劏猪德”的年轻人,每天购数只鹅,宰杀煮熟后挑到南街百货大楼旁售卖,生意却不是很好。但他不气馁,先从鹅汤上下功夫,反复探索烹饪鹅饭的技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炖出的鹅汤色泽油亮、浓郁回甘,他用鹅汤煮出的米饭,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生意火爆。
从此以后,在南街经营鹅饭的店铺日渐增多,鹅饭一条街由此形成。“鹅街”长174米,有45栋民国骑楼风格老式建筑,承载着廉江市民深厚的城市记忆与文化情感。随着廉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到“鹅街”吃鹅饭、饮米酒、讲古聊天、睇大戏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不少男女青年也被安排到“鹅街”相亲,逢年过节返乡的游子,必到此品尝,找寻家乡的味道。
为挖掘“鹅街”的深厚文化底蕴,去年,廉江鹅街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在街道改造上新铺大石砖和改善配套的排水系统;在建筑风貌上,翻新骑楼、修葺危楼、外墙改造,通过修旧如旧、保护修缮、延续鹅街骑楼等岭南元素,还原“岭南、民国”的街道风貌。
“像现在这样的大改造是第一次,打造得这么漂亮,我们祖孙都享福了。”老街坊罗大爷激动地告诉记者,这里的旧食味——一碗油香适中的鹅饭,味道正宗美味而家喻户晓。“我们是足不出街,尽享鹅味。希望通过这次改造,提高老街知名度,把我们的鹅饭品牌打造得更好。”
游客拍照打卡。
“量体裁衣” “脏乱差”变身“网红街”
“这里改造得真不错,很复古,既有广东骑楼的特色,又有歌手驻唱,还有本地特色美食,特别是鹅,很嫩,我和朋友都很喜欢来这边聚餐。”正在品尝美食的市民梁小姐非常满意,她特意穿汉服过来拍照、打卡。
廉江“鹅街”,以其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骑楼文化及民国风貌,如一幅历史画卷,铺陈岁月沧桑与城市繁荣。改造前,由于年久失修,“鹅街”存在建筑墙面破旧、路面坑洼不平、车辆乱停乱放、电线裸露杂乱无章等诸多问题。罗大爷今年80余岁,谈起老街改造给居住环境带来的改变,他感触颇深:“家门口变新风景,成了网红打卡点,每天出来遛弯,心里都亮堂了。”
如何加固与修缮年久失修的老建筑?如何协调居民认可改造的意义并配合改造?……在老街提升改造中,面对复杂局面和艰巨任务,在廉江市委市政府与罗州街道办的大力支持下,“鹅街”改造项目部敲门入户开展面对面老街改造宣讲工作,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并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协调一栋开工一栋。
在征得居民支持的基础上,“鹅街”改造项目部“量体裁衣”,精心设计、细致谋划,扎实开展外立面修缮、建筑加固、三线入地、雨污分流、屋顶防水与隔热层、路面硬化与铺设大理石、照明改造、招牌更新等工程改造,通过“微改精提”,既保护建筑本体,又保护传统格局、空间肌理、历史风貌、文化生态等,增强了“鹅街”的内在美感和文化艺术气息,让“鹅街”成为廉江文旅新名片。
“刚开始,居民对老街改造还处于‘观望’态度,我们通过打造样板楼,一栋楼32道工序精雕细琢而成,让居民代表‘沉浸式监工’。”据该项目部相关负责人梁婵霞介绍,眼见为实,当成果展示出来,居民们纷纷由旁观者转变成了参与者,还给施工队送鹅饭、番薯、玉米、荔枝、杨桃、芒果等。
“施工队都是年轻人,但工作很用心,居民的协调工作不好做,时不时做好鹅饭送给他们吃,他们给钱我也不收,希望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正忙着接待客人的溢泉鹅饭店负责人李江胜还告诉记者,在开挖仅6-8m宽的路面做三线入地与雨污分流时,施工队安排专人在现场引导并搀扶老人过路,为他们的文明暖心施工点赞。
道路干净平整,墙体新颖醒目,“廉江有戏”“廉江有礼”“廉江夜话”等牌匾随处可见……“鹅街”内的每一处变化,都让附近的居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游客们在这里尽情感受浓浓的骑楼古韵和袅袅“烟火气”,商户们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打开销量、增加收入。
“现在老街越来越热闹了,不仅有新颜值,连我们的鹅味都更吸引人啦,顾客对鹅味和环境都是赞誉有加。以前每天的营业额才2000多元,现在每天都保持在7000元以上,我们作为商户是受益者,为政府点赞,为老街点赞。”6月10日晚上10时许,李江胜正才员工准备吃晚饭,他向记者介绍,“1996年,我从葡萄糖厂下岗,选择在这里摆鹅饭档,从之前的60多平方米扩张至300平方米,现在焕然一新的‘鹅街’,让我这个只是本地街坊光顾的小鹅馆变成可以向外来游客展示廉江特色的老字号美食店。”
免费品尝鹅味。
活化古厝 打好“美食+文旅商”组合拳
漫步“鹅街”,无论走到哪里,空气中都飘着一股浓郁的鹅香味,鹅味美食唤醒味蕾,吸引着食客纷至沓来。“作为一名老顾客,这条街对我来说可是有特殊感情的。这里的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我的回忆,是熟悉的味道。”市民杨女士表示,现在看到鹅街变得越来越好,特别开心。
“鹅街”,既是一条廉江历史文化街,也是一条廉江美食街,容纳着鹅饭店、士多店、奶茶店等行业,游客们兴致勃勃地边逛边吃。街上的一汤一饭、一砖一瓦、一吆一喝,烟火气息回来了,粤西市井风貌保留了,历史文化底蕴浓厚了……
“美食,‘食色性也’。老街改造从深挖美食历史开始,重塑老街风貌,让广大市民游客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美食所带来的视觉、嗅觉、触觉等多个方面的愉悦与享受。”广东振远文化集团董事长梁振运说,老街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无数人心中抹不去的乡愁记忆。来“鹅街”吃鹅饭、喝鹅汤、品鹅腿,以美食来驱动旅游经济发展,同时对业态进行重新布局,引入美食、文创、民宿等消费业态,使“鹅街”重新焕发生机。
著名美食家庄臣也来到“鹅街”“打卡”,品文化、品美食。“廉江美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他表示,廉江是一座幸福感爆棚的城市,特色美食数不胜数,希望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都来到廉江享受美食。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廉江不仅有‘鹅街’,还有‘河唇鱼头汤’,希望我们各县市区都打造出自己本地特色美食街,把美食文化发扬光大。”湛江市美食文化协会会长梁思桥认为,美食是旅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流量密码”。“鹅街”创意式赋能,提亮底色,也希望它后期引驻具有特色的商铺,打造老街活化利用独特IP,做好做活“好吃”与“好玩”的结合文章,吸引更多人的青睐与喜爱,助推“鲜美湛江”文旅品牌建设。
据了解,“廉江有戏”建筑还在规划建设中,内设展览展厅,建成后有望成为廉江城市新打卡点。同时将打造五大鹅景观小品、一条鹅文化地面展示带、多处廉江美食文化景观招牌等全方位塑造“鹅街”品牌,注入“鹅街”文化内涵。“廉江夜话”建筑将引进咖啡厅、茶室等新业态以盘活老街的商贸经济,市民、游客在此休憩娱乐的同时,也可领略廉江老街的岭南风韵、美食文化。
如何将其从“网红街区”变“长红街区”?湛江籍著名导演杨东升建议,“廉江可以添置一些‘鹅’周边元素,让游客市民可以拍照打卡,或用作纪念。”
“‘鹅街’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以《遇见鹅街》为主题的城市创意街区光影秀,其用科技手段,结合‘鹅掌柜’的形象符号,以其为人物主线,通过‘鹅街’建设、廉江美食、‘鹅街’丰物及廉江家电四个篇章,用快乐、幽默、诙谐的方式来展现出廉江文化,为街区夜间吸引人流,让人流转换成的现金流,深度激活街区商业。”据梁振运介绍,“鹅街”做到了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其美食、文化、创意、科技光影秀等多元化元素汇聚一堂,为创业者提供了无限商机,用新型业态赋能招商,助推廉江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道美食带火一座城,如今的“鹅街”通过创意打造+活动引流,以“美食+”“旅游+”“文化+”多种方式促进老街多元化发展,满足广大市民游客的需求,在华丽“变身”中实现了创意与人气的“双向奔赴”,成为“外地人想来、本地人常来”的文旅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