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最强时段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40℃。广东的“热辣鸡腿”也再度出现,我市也开启“蒸焗桑拿”模式。面对高温天气下,如何预防中暑,尤其是特殊人群,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苏耿为您支招。
据介绍,医学上一般将中暑按照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热射病大部分情况下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等情况,如果身体出现了轻微的中暑症状,可以先采取一些降温措施,防止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
工人在烈日下铺砖,自制了防晒帽子预防中暑。
当中暑的人,发展到“热痉挛”,人会感觉到口干、头晕、乏力、恶心,肌肉痉挛抽搐;热衰竭的人往往会出现低热、血压偏低等症状,但是体温不会太高,一般不超过38℃;热射病者,体温会超过38℃,还会出现昏迷,多脏器损伤等症状。
“有两类人群更容易出现中暑或热射病问题。”据苏耿介绍,一类是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在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的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他们往往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另一类是非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儿童、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他们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总而言之,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天气炎热,市民在赤坎老街古井打水喝,感受井水独有的清凉。
降温 防止中暑发展为热射病
“对于轻度中暑者,我们可以先自行处理观察,首先要尽快离开高热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大量喝水,有条件的话可以喝些淡盐水,脱掉身上的衣物,用凉水擦身,用扇子、电风扇或空调帮助降温,还可以服用藿香正气丸、十滴水等解暑药。”苏耿告诉记者,但是若出现了发热、意识不清甚至昏迷,血压偏低等症状,就要赶紧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如果重度中暑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苏耿建议,预防中暑关键是要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合理使用降温设备和适当补充水分。要保持住处凉爽,注意测量室温,白天的理想室温应在32摄氏度以下,夜间最好不要超过26摄氏度,这对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尤为重要。白天可以拉上窗帘或百叶窗,防止过多热量进入室内;夜间和清晨气温凉爽时记得开窗换气,尽可能多地关闭不必要的电器。如果可以的话,避免剧烈身体活动。
家长带着小朋友在泳池玩水,享受夏日清凉。
室外防晒 也要警惕室内中暑
苏耿提醒,“中暑”不是只有在大太阳下暴晒才会出现的。当空气湿度变大时,空气流通变慢,人体的热量难以散去,即使是室内也会导致中暑。最常见的例子是,厨师长时间在又热又湿的厨房里干活,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也容易中暑。
除此之外,要注意保持身体凉爽并注意及时补水,规律补充水分非常重要,但要注意避免饮酒或摄入太多糖和咖啡因,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关注独自在家的亲友或邻居,特别是老年人。老年人通常饮水较少,原因可能是他们的饥渴感降低、打不开瓶盖、搬不动水桶等,因此要特别关注。
6月19日下午烈日当空,游人在吴川吴阳参观。
户外运动要做好充分准备
苏耿提醒,夏日外出时,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外出,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如在中午出去,尽量减少户外逗留时间,多留在阴凉处,可以在银行、商场等有空调的公共建筑中,休息数分钟后再继续户外活动。
夏日进行户外运动时,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同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当我们身体出现高温时可以冲澡降温,或使用湿毛巾等替代品。外出时穿宽松轻便的服装,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做好防晒措施,例如戴帽子、戴太阳镜和使用遮阳伞。
苏耿特别提醒,必须外出时,尤其要注意,不要将儿童或宠物留在停放的车辆中,每年夏天都有儿童被遗忘在车里,烈日暴晒后死亡的新闻,让人十分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