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傍晚,潮水退去,不少市民在霞山观海长廊滩涂上“挖宝”,有的挖沙虫,有的抓螃蟹,收获满满,热闹至极。
(6月24日《湛江日报》)
游霞山,“海滨公园—观海长廊—渔港公园”这一线海边是绝对的“顶流”。每逢周末,人们如潮水般涌向这里,一边“看呀看”,感受“面朝大海”的心旷神怡;一边“挖呀挖”,体验“赶海拾贝”的其乐无穷。
赶海,又称为“巡海”,指人们根据潮汐规律,赶在退潮时,到海边的滩涂礁石上捡拾打捞鱼虾蟹等海货。“赶海”是游霞山的“特别节目”,有三大特点——
其一,线够长、滩够平。如果说海滨公园、渔港公园是霞山海边的两大“宝藏公园”,那么观海长廊就是挑起两大“宝藏”的那根扁担。一线排开,海景绝佳,都可赶海。更令人拍手称道的是,海滩很平、不会硌脚,而且面积足够大,孩子们赶海时可以尽情“撒欢”。正因为如此,每当退潮时分又正好是周末下午,霞山这片海滩上必定是人山人海。
其二,“开盲盒”乐趣多。退潮之后的海滩上,数量最多的就是贝壳、小螃蟹。如果运气足够好,不仅可以捡到各式各样的贝类,还可以遇见一些不知名的海洋生物。到这片海滩赶海,人们也不是为了多少渔获,就图一份“开盲盒”的快乐体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搬开哪块石头,就会发现四下逃跑的小螃蟹;挖了几许深洞,就会靠近打洞的沙虫……这种不确定的收获,像开盲盒和买彩票一般,让人感到惊喜,更体会到奖赏和收获。
其三,海鸟是“赶海搭子”。因为霞山这片海滩种满红树林,所以也聚集了大量海鸟。赶海时不经意抬头间,就能看到一大群白色海鸟腾空而起,又快速落在不远处的红树林内。退潮时分,也是这些海鸟们进餐的时间。这些“赶海搭子”一点都不怕人,你挖你的,它吃它的,好一幅人与海鸟和谐相处的风景画。霞山为此特意在观海长隆建了红树林栈道,上有观鸟台,一边看海鸟,一边吹海风,一周“班味”尽去。
近年,不少地方探索把“赶海”作为滨海旅游的一个特色项目。尤其是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助攻”,推高了赶海的热度。直播“云赶海”,视频博主变魔术般的挖宝和手上活蹦乱跳的海鲜,给人强烈的冲击。对鲜少接触海的内陆居民来说,“面朝大海,捡到海鲜”的生活充满诱惑,眼看着博主从平平无奇的水坑和石头下打开隐藏的海洋生物“盲盒”,赶海从线上“火”到线下,引无数人一试“赶海游”。于是,有的地方乘势而上打造海景旅拍新目的地,有赶海的新意,有露营的惬意,有红树的绿意,也有海边的诗意……通过创意功能与艺术设计构建一个个形态迥异的情绪叙事空间,配以特色海鲜美食、海洋主题拍摄、海滩游戏项目,满足游客“打卡”的多元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赶海这种休闲方式的普及,有的地方海滩“烦恼”也随之而来。乱扔垃圾、挖捕无度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所以,如何把“生态赶海”这张特色牌打好,很考验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