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装载出口手套、清洁用品等82个标箱的“南航737”轮缓缓从茂名口岸驶向湛江口岸,该轮将在湛江卸下自香港进口的外贸货物23个标箱后,装上自湛江口岸出口香港的外贸集装箱,一并运输往香港口岸,通过进出口集装箱同船运输,为外贸船舶更好利用航线、提高船舶装载量提供有力支撑。
航运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而港口则是外贸产业的“压舱基石”。近年来,湛江把港口作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深化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不断拓展经济纵深。
对接大通道,促进“大循环”
“湛江海关支持开通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同船运输新模式后,船舶装载量基本能够实现每个航次饱和运作,‘顺风车’模式让我们的物流成本更低,至少能节省3万元/航次,物流效率也更高,按照以前单线行驶模式,同一条船运输两地口岸进出口货物至少要7天时间,现在只要不到3天时间即可完成。”广东创展物流有限公司、香港海粤船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剑锋说。
据了解,在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同船运输模式下,来往港澳小型船舶通过进出口集装箱货物混装运输的方式实现在每个港口一次靠泊、一次装卸即可直接前往香港和澳门。船舶运输公司可充分整合外贸企业运输需求开展多港联运,进一步优化航线和航次安排,提高舱位利用率,加快货物流转速度,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
此外,湛江海关通过加强场所巡查、视频监控及进出境船舶轨迹监控等措施,结合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研究推动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同船运输和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双轨运作模式,进一步支持湛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大港口对接大通道,大通道促进大循环。当前,湛江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物流要素快速流通。湛江被列入2023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被纳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布局。
扩大“朋友圈”,带来“大流量”
港口经济也是“流量经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频繁流动,只有扩大港口“朋友圈”,加强交流与合作,港口经济才能兴旺起来。
2023年4月26日,“深湛组合港”正式启动,湛江港成为首个跻身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朋友圈”的湾区外港口,实现了湛江港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彼此之间全要素高效、便捷互联互通,进一步辐射更广阔的海外国家和地区,为畅通区域物流链供应链综合服务链提供有力支撑。
该模式打破了港口空间壁垒,实现城际港口间的物流协同和无缝衔接,在功能组合、水路转运、数据协同、港口合作上实现“多港合一”。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优化,蛇口港和湛江港共享港区代码,湛江港的出口货物由此前的“两地两次报关”变为“一地一次报关”,缩短货物中转时间3天以上,节约物流成本约200元/柜,节省了企业物流运输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外贸集装箱周转效率,实现了码头堆场的物理空间扩展和堆存能力释放。
湛江港强化对接招商港口全球港航网络资源,更好地促进粤西地区与大湾区要素连接,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监管服务效能,进一步压缩货物口岸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与此同时,湛江港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平台的作用也在持续增强。
5月22日,装载着601吨膨润土的海铁联运班列从广东湛江港站发出,前往湖北省鄂州市,为中部地区提供共计24TEU的膨润土原材料供应。这标志着“印度—湛江—鄂州站(湖北)”海铁联运班列线路顺利开通。
这是湛江再次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政策,为南亚地区和中国内陆中部地区打通“脉络”的生动实践,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贸易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6月21日,一批751吨进口高粱在湛江海关关员监管下顺利放行,紧接着“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驶向贵州遵义,被送上热火朝天的工厂生产线。在海关指导帮扶下,企业成功享受到广东省首票境内运费扣减,获得税款优惠约0.9万元,同时企业还可利用自由贸易协定“零关税”享惠政策,获得税款减让3.6万元。相关企业表示,湛江海关的优质服务,以及湛江市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他们接下来持续扩大进口市场坚定了信心。
“朋友圈”带来了更广阔的腹地。湛江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13+2”的其他成员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发展更加协同,同时深化与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经贸合作,持续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规模,累计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达41条及跨境班列线路6条,辐射国内12省、29市、53站,覆盖云贵川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等区域。
在向海图强已成共识的当下,湛江坚持陆海统筹,提升港口能级,不断释放航道“黄金效能”,港口集疏运体系持续完善,培育枢纽对枢纽多式联运班列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建设“并行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湛江港—海南自贸港”综合立体航线网络,更好为高水平开放蓄势赋能。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