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并开展大国工匠培育工作的通知》,公布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其中,湛江有1人榜上有名。(据7月25日《湛江晚报》)
如今,行业大师被誉为“巨匠”,单单一个“匠”字,就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追求。
就个人而言,拥有一技之长,才能拥有成就事业的舞台;苦练技艺、倾注匠心,方能得来人生出彩的机会。而从社会发展大势来看,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更是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可以说,在竞争日趋激烈、发展转型升级的当下,谁掌握着精湛的技术、拥有独具一格的匠心手艺,谁就能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各方竞相争抢的人才;而谁拥有了高技能人才,也就有了竞争的资本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随着国家制造业的升级,我市的制造业也得随之升级。依靠什么实现升级呢?有人说需要新技术,有人说需要新市场。但如果没有工作在一线的技术工人(工匠),新技术从何而来?有了新技术,没有一线技术工人的具体操作,靠什么来使蓝图变现实?新技术的产生到应用,都离不开一线的技术工人。正是一线技术工人的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才使得产品升级换代,进而使得制造业升级,在市场上占领先机。千工易寻,一技难求。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每一个技术人才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沉浸于勤学苦练的磨砺中,在勇于挑战自我中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也需要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技能的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不断追求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选树一批肯学肯干肯钻研、掌握一手好技术的优秀大国工匠,让他们做工匠精神的代言人,让更多人看到他们、关注他们,让更多的人受其鼓舞、学习他们,就能将工匠精神的种子在各行各业传承下去,也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为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共同锻造出中国制造的钢铁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