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朋友们来赶海吧

2024-09-22 08:4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林翠珍

我的家乡湛江,是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南边的一座小城,这里三面环海,港湾众多,海岸线长达一千五百多公里,水产极为丰富。每年八月中旬,湛江海湾开渔,是最热闹的时候。

开渔前,渔民们早早做好了准备。一张又一张闪着银光的结实的渔网,大小型号齐全,犹如将士出征前那一身威风凛凛的盔甲。一艘艘渔船齐刷刷地静待在港口,一字排开,整装待发。

到了开渔那天,当第一缕晨光照耀下来时,彩烟腾空而起,鞭炮声噼里啪啦,开渔讯息传来了!随着一声声嘹亮的鸣笛,数百艘渔船浩浩荡荡地驶出渔港,场面之盛大、震撼,仿佛千军万马由此飞驰向前,仿佛天际之中一道道流星疾驰而过,仿佛所有乐器奏出的最雄壮的曲调汇集到一起了。看,渔船划过湛蓝海面,一道道雪白的涟漪泛开来。浪花划腾而起,哗哗哗——哗哗哗哗——映着晨曦的光泽,简直是一幅幅绝美的图画,尽显水之美。每艘渔船上,都有渔民站在船头,他们或迎着海风,麻利忙活着,或两三人坐下,望着海面,大声交谈着。休渔期沉寂了三个多月的海域,是多么令人期待?从渔民雪亮的目光和黝黑的笑容中,你便能想见一二。

说到赶海,不得不提南三岛“拉大网”的壮观场面。“南三拉大网”已有几百年历史,是当地一种传统的捕鱼方式。在渔汛到来前,人们已将巨大的渔网下到海里。起网时,百余名渔民分成几组,攥着“网纲”,拉着渔网,一步一步地往后移动。渔网在水里受到阻力,加之网中的鱼多而沉重,所以拉着网,每向后挪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气。不过,渔民们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他们个个有着古铜色的皮肤,身形瘦削却精壮,青筋凸起的手臂,如同被海浪千锤百炼的绳索,坚韧有力。他们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双脚稳踏着,宛如扎根在岸边的一株株粗壮的木麻黄树。百人之力瞬间汇聚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看,渔网在水中逐渐收紧,原先还在自由遨游的大鱼,开始察觉到危机,纷纷试着跃出水面,但已来不及了。它们柔软的鱼鳃一张一合,急促地呼吸着,“啪啪啪”地摆动着漂亮的尾巴。大网越收越紧,密密麻麻的鱼群,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它们在网中跳跃、碰撞,发出悦耳的声响,光滑的鱼身在阳光下交相辉映,银鳞闪烁,形成了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人们呐喊着、欢呼着:“这一网,又是丰收啊!”

大网拉至还有四五米宽的水面时,鱼儿已群集于网中,再也无法拉动。这时,渔民们止步停手,拿起带柄的铁网,把鱼堆一网一网地舀起,装到拖拉机里。光是这种人工拉网,收获就已经不小。若是机械拉网,一网能拉到几万斤鱼。一车又一车活蹦乱跳的鱼,运到市场去。整个沙滩人山人海,拉网后,随处可见小鱼小虾,网眼里也嵌着各种各样的鱼,你随便捡一些回去吃,渔民也并不计较。

退潮后,你带铲子、铁耙等工具,能在沙滩上挖到很多海螺、螃蟹、花甲,还能在裸露的礁石上敲到很多野生蚝仔,那味道可鲜了!

朋友们,来湛江赶海,赶的不仅是海鲜的一份“鲜”,更是湛江海鲜的“多”!开渔期间,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食客,不远千里来到湛江。天刚蒙蒙亮,霞山渔人码头已经人头攒动,前来购买“第一口鲜”的食客,早早就在翘首以盼归港的渔船。商贩们头顶着照灯,点亮了“天光鱼市”。不多时,满载而归的一条条渔船上来了,一筐又一筐的生猛海鲜,琳琅满目,光是鱼类就不计其数,大黄鱼啦、金鲳鱼啦、马鲛鱼啦、石斑鱼啦,条条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还有海鳗、对虾、花蟹、沙虫、东风螺、鲍鱼、海参……个个块头十足、丰腴肥美,刚刚捞起时,还散发着海水的鲜咸味。食客们穿梭其间驻足细赏、挑选,商贩们则忙着称重、打包。筐中鱼虾的扑腾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渔船的轰鸣声,交汇成一片,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在我的家乡,每年开渔期间,“海鲜当饭吃”一点也不夸张,丰饶的大海带给我们太多美味的恩赐。靠海吃海,家乡人护海也极为尽责。多年来,我走过许多地方,但每每走在故乡的海边,我都感到由衷的幸福。朋友们,到湛江来赶海吧!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专题】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提升全民国防教育素养 凝聚强国强军磅礴力量
  • 展军事技能 炫青春风采
  • 湛江市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启动
  • 湛江钢铁联合多家单位举办爱心帮扶活动
  • 榕树讲坛“小故事”  讲述湛江“大发展”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