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别让非理性“打卡”吹散了热爱

2024-09-23 16:28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钟颐

中秋以来,湛江市麻章镇迈合村又火了一波,每天有上千人进村打卡,全红婵家门口化身“小吃一条街”。

游客想要亲临奥运冠军的家乡,探寻“顶流”成长的轨迹,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这不仅是人之常情,也是偶像释放正能量的另一种途径。全红婵几乎以一己之力“带火”自己的家乡,也不失为好事一桩。三年来,当人们见证着全红婵从“天才少女”蝶变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她的老家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村里的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村民们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这里本只有一家小卖部,如今小吃摊位有八九十家……能让更多人爱上自己的家乡,让更多村民因此受益,想必也为她本人所乐见。

这样的冠军效应,还会从一条村溢出到一座城。当地负责文旅推广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注意到了游客来迈合村打卡的热度,对我们来说,首先要做好服务,并结合湛江文旅、农业、海产等资源接住流量”。

然而,蜂拥而至的人潮,也让“打卡”变成了“打扰”:有旅行社推出“全红婵老家一日游”业务;有人组队在全红婵家附近街道踢正步、喊口号;有网友持续发布视频并进行直播;甚至有人利用无人机偷拍其家人活动……为博取流量不择手段、以喜爱之名满足窥私之欲,无论出于何种动机,深夜聚集在运动员的家门口,甚至动用无人机偷拍生活细节,拿着显微镜审视其一举一动,放在网上“评头论足”,显然超出了正常限度,也绝非单纯的道德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近悦远来的游客,全红婵一家总是热情招待,分发水果、分享月饼,即便遭遇狂热“围观”,也始终保持了心平气和。这份善意不该被如此辜负,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也不该因此而被漠视。同样需要听一听的,还有村民的声音——这里毕竟不是公园,可别让“主客共享”变成了“客来扰主”。

将心比心,于心何忍?全红婵凯旋,难得与家人相聚一场,此刻最需要私域空间,更何况她还是一个未成年人。“全红婵”这三个字,代表着率真可爱的品质、奋力拼搏的精神、自我超越的传奇,而不是可被肆意围猎的“公共资源”、无限消费的“饭后甜点”。表达支持的方式有很多,但保持边界感是前提。

对于遏制畸形的“饭圈文化”,社会各界已形成高度共识,此类乱象不应一再上演。有报道提到,迈合村日前宣布晚上9点后“不对外开放”,也透出面对“泼天流量”时的清醒:主动拥抱乡村振兴的机遇不等于“照单全收”,让运动员一家暴露于公众视野,村民的正常劳作休息也受影响。对此,网络平台也应主动承担主体责任,不助长违规蹭流量之风。

这是对秩序的呼唤,这是对理性的呼唤。正如全红婵此前的深夜喊话——“快回去吧”“小声一点”“我们要休息了”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黄梦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专题】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数据变现”:“流量”为公众服务 赋能产业发展
  • 科普研学行 践行“大食物观”
  • 科普健康知识
  • 我市开展人民防空疏散演练暨人民防空宣传教育活动
  • 市民走进湛江军事文化博览园 沉浸式体验国防教育课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