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在喝茶小憩,哥哥在给木器上漆。
日前,记者造访了位于霞山区木兰村的“木兰船说”,这是陈瑞林、陈瑞文兄弟俩的木工坊,两人以船木为主要材料,坚持用传统木工手艺,精心打造各种木器,并亲手造了一座木房子“隐居”。他们相互陪伴,深居简出,以木工为乐,几年下来,居然疗愈了彼此。
兄弟作伴回乡隐居
“木兰船说”并不难找,门口堆着船木。推门而入,里面是一个大院子,左边是一幢两层的木屋,正中是一间木工坊,右边有一个侧门,门架上被一棵凌宵花攀满,花架下是厨房,与厨房相隔二三十米远的地方,是一座两层的木房,这是主人休息阅读的地方。院子很大,花木繁荣,但枯枝和杂草显出了久未被打理的寥落。
哥哥陈瑞林(左)和弟弟陈瑞文在打磨船木板。
闲情是留给有闲心的人。主人每天都在木工坊里忙,无暇顾及院落的枯荣。此时,兄弟二人正在木工坊里干活,用车床开好一块大料,为朋友定做一张大茶台。
木工坊有上百平方米,里面有两台机床、一些木料和半成品。见有客来,兄长陈瑞林迎了出来,头发眉毛都沾着木屑,像挂着的霜花。他憨憨一笑说:“里面灰太大,先去喝茶。”弟弟陈瑞文抬头望向我们,点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车旋。
在木工坊旁边的漂亮木屋,陈瑞林讲起了兄弟二人回归村庄隐居的故事。
陈瑞林是一位建造师,之前从事房地产行业,由于性格内向,不善应酬,早已无心恋战江湖。陈瑞文年小5岁,从小脑筋灵活,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动手能力也强,考上广州美院那年,在上大学和成为湛江三星汽车品牌设计员之间选择了后者;后来在中山创业,受了一些挫折,之后回到家乡木兰村。
陈瑞林一直觉得弟弟出来工作的时间太早,容易遭遇生活鞭打,见弟弟铩羽而归,甚是心疼,索性辞去了工作,从珠三角回到木兰村给弟弟作伴。
年少不识愁滋味,识得已是书中人。曾经活泼开朗的瑞文郁郁寡欢,不喜欢见人,成天躲在老宅里,几天不说一句话。瑞林怕他抑郁,便和家人商量,把老宅置换了村里一块面积较大的荒地,兄弟一起动手,费了好些力气清理和平整,然后种上木瓜枇杷和瓜果蔬菜。果木慢慢生长,兄弟俩也可以好好想一想:未来做点什么?
瑞文想到了在广州美院一位教授家中看到的船木家具,它们厚重、朴实、典雅、返璞归真,弥漫着动人的艺术气息。
铣床铣型。
亲手打造一座木头房
船木取于报废的船舶和沉船,多为铁力木、坤甸木、荔枝木等优质硬木,防虫防蛀,耐热防腐,经得起日晒雨淋,美观实用,湛江地处沿海,有材料优势。
兄弟俩决定和友人合伙,在村里开一家船木家具厂。家具厂请了几位木工,机库转动的时候,两人连木料都不认识。两人一合计,不如在那块空地一边建房子一边学做木工。
木房子建造历时大半年,兄弟俩从设计、打桩、加工、安装……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经受日晒雨淋,锯木刨花,像风蚀雨剥的老船长。他们在木工论坛里与木友交流学习,向工厂的木工师傅请教,学会辨别不同木材和特点,学会制作不同的榫头和卯口,学会木结构经常用到的穿斗式、叠梁式和井干式。那是一段虽然寂寞但宁静的日子,从理论到实践,亲手制作榫卯构筑,把图纸变成真正的榫卯实物,看着一块块船木构筑成一座木房子,其中甘苦不言而喻。
建造木屋的过程被陈瑞林拍照记录并发上木工论坛,帖子“雄霸”论坛置顶头条年余之久,“很多人追着看了大半年。”在他的手机云端,迄今还保留着大量照片。这是一座漂亮的木屋,像山区的房子,半层悬空加固,防潮防虫蚁,拾阶上到去,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有围栏,有花草,可围炉煮茶,望月观花。木屋正对着平台,采取中国木工传统的榫卯技术构筑而成,门、窗、墙、地板均由一块块船木构筑而成,结实牢固,让人叹服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叹服建造者的耐心。有此木屋,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安逸。
在楼房林立的村子手工打造一座木屋,多么不合时宜,这让许多村民觉得新奇,消息也越传越远,常有不认识的人专程过来探访参观。
手工制作“有灵魂”的作品
船木家具厂与木屋沿着一条小巷,陈氏兄弟坚持木工活要榫卯构筑的理念没让它坚持几年,2015年超强台“彩虹”把家具厂吹倒,宣告这次在家门口的创业以失败告终。
在工业流水线的今天,坚持传统手艺没有价格优势。打个比方,流水线制作一张桌子卖三四百元,手工打造的价格售价要上千元;一台机器一天能做1万件标准件,一个师傅一天只能打磨几个类似的构件;再比如,双榫和单榫比,不仅多费人工,对工艺也有更高的要求,但双榫的价格,很多人就觉得性价比不高接受不了。明知手工没有性价比,为何还要坚持?陈瑞文引用了木工论坛的一句口号:“人的一生中必须有一样不以此谋生的工作。”对他来说,木工不只是谋生手段,还有基于内心的热爱和坚持,“这会让手艺变得高尚一些”。
和流水线出来完美得没有任何特点的东西相比,陈氏兄弟更喜欢自己选料、设计、打磨,于是,被海生物侵蚀的千疮百孔、拔去铁钉后留有的孔洞,都成为材料独有的特点。这些材料经过用心用情的手工制作,仿佛有了温度和灵性,有了独特的个性和美感,他们把这称为作品的“灵魂”。
工厂倒闭后,兄弟在木屋旁边建起了一座木工坊,做一些小而美的木器,茶盘、茶托、香炉、阳台桌椅等。有时攒个几十件,便计划一趟远行,打包背去江西景德镇“练摊”,赚钱事小,主要是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手艺人交流切磋,广交天下朋友,而这些朋友,也是他们作品的主要顾客。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