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报小拍·海洋牧场 I 863基地种业攻“芯”捷报频传

2025-04-10 13:20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视频/记者肖胜权 文字/记者许翠燕 图片/记者刘冀城 通讯员周剑熙 贾超摄

清明过后,气温回暖,渔业进入生产繁忙季节。在863基地,基地水产种苗与养殖研究所所长陈奕彬和科研团队忙得连轴转。他们每天往返于实验室、育苗车间和外塘,详细记录种苗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这些扎实的一线数据,将成为提升养殖效率的重要参考。

“从去年底到目前,我们的种苗供不应求。”陈奕彬介绍,“中兴1号”的优秀表现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种苗市场化推广进度进一步加快。为解决优质对虾种苗市场需求,基地3万平方的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和种质资源场已基本完成建设,即将运营,拟本年度年产SPF种虾产量提升30%以上。

“中兴1号”是863基地联合中山大学历经近十年的摸索,选育出国内认定的第一个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破解了种虾受制于国外的“卡脖子”难题。

从春天出发,一刻也不能耽误。两年来,国家863基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断加大南美白对虾培育研发力度,实现了良种再“上新”。

2024年10月,该基地与中山大学联合开发的南美白对虾抗弧菌新品种“中兴2号”通过国家审定,并开始产业推广。目前,基地开始选育南美白对虾快大新品系1个,进入小试阶段。

“‘中兴2号’获国家级认证推广,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南美白对虾种质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解决国内种虾‘卡脖子’问题,将对养殖户以及整个产业的养殖效益产生较大的促进提升作用。”陈奕彬介绍,“中兴2号”抗弧菌能力比基础群体提高20%以上,其养殖成活率、养殖产量同步提升,市场前景广阔。

除南美白对虾之外,为拼上中国大黄鱼种群人工繁育的“最后一块拼图”,两年来,863基地携手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等单位展开攻关,致力推进硇洲族大黄鱼“育繁推”工作。2024年,鉴定和引进多批野生硇洲族大黄鱼,并成功驯化和开发硇洲族大黄鱼室内工厂化、鱼苗培育技术流程和开展人工繁育试验,取得突破,实现粤西地区首批“陆海接力”大黄鱼投放入海养殖,为早日实现其养殖产业化和走向深远海养殖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野生硇洲族大黄鱼的亲鱼培育、催产、孵化和人工育苗技术开发,规模化生产大黄鱼苗,为海洋牧场养殖提供大批优质鱼苗。”陈奕彬说道。

“这两年来,863基地得到外界很多的关注,也收获了许多肯定和鼓励,但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重责在肩。”陈奕彬表示,苗种是海洋牧场和水产产业发展的源头,863基地将继续根据产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开发更多适合产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性状、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标准,助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肖胜权
值班主任:吴文静、陈振园、罗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蹄疾步稳迈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大道乘势而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湛江新篇
  • 良种接续“上新”  湛江“芯”动能澎湃
  • 打造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
  • 金牛岛上碧波漾  守护“国宝”成共识
  • 写好引水文章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 湛江文化中心将于5月完成施工建设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